《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多年前读过一次,当时图个新鲜,想写文案谋生就买了这本广告经典学习学习,当时只是囫囵吞枣,脑子里没记住多少东西,加上个性懒惰,向广告圈靠拢的事也就不了了之。这本书一扫而过就扔书架上了。
前几日见豆瓣里有人吐槽图书封腰上的推荐语,尤其读客出品的作品。就随手从书架上扣出来了这本书,很想看看为“现代广告教皇”做的广告是否很有卖点,是否符合奥格威先生的广告准则呢?广告大师的广告书上面的广告会不会倒人胃口呢?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首先,书的外皮是奥格威先生微笑的照片,书下的封腰白底棕字,推荐语字体由大渐小,颜色更浅,也没写推荐者的名讳,不会对书名起喧宾夺主的负面影响。令人惊艳的是封腰与外书皮是字体的,展开是一张大概二十多寸的黑底海报,以前看的时候我竟没发现。诚然这本最新的中译版出来的时候奥格威先生已经作古多年,但中信出版社确实用心了,也展现了高标准的广告水平。奥格威先生优雅的微笑跃然纸上,充满了古典色彩,书本身的名字也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谁会舍得把这么精美的海报丢弃呢?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其次,大卫奥格威是位诚实的广告人,对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直言不讳。一来为奥美招揽新客户,其次检验公司上市条件,最后提高自己在生意圈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对广告行业本身做了一次成功的广告。
小马宋是锅炉工出身,奥格威当过厨子和推销员,这样逆袭成为广告业大咖的故事是不是很励志?事实可没有那么肤浅,正如作者所言,他确实被学校开除,干了许多与广告无关的营生,但他在广告业的成功与这些经历有关吗?既有关也无关。
当奥格威放弃在宾夕法尼亚种烟时,他哥哥给他融了资,他朋友也慷慨解囊,智威汤逊的安德森给他当经理人,摩根财务给了他10万美元的无抵押贷款,诺桑科和大通银行成他首批重要客户。这样的创业历程怎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坎坷呢?没错,他爹是学术界的精英,他哥和他朋友在英国开广告公司。奥格威又不是游手好闲的社会盲流,有那么优质的社会资源,非科班出身的他在广告界立足也就不足为奇了。社会资源和广阔的人脉是成功的重要一环,这一点没法回避,更不能否认。
当然,如果只是纯粹的攀附家族网络,广告界最多出现一个富有的广告主,而不会有广告领袖的奥格威,也不会有业界4A的奥美。奥格威在巴黎美琪饭店当厨子的经历让他学到了如何精益求精,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主。挨门串户推销使他更贴近消费者,更好地创作为大众乐见的广告。奥美以调研享誉业界,这更和奥格威协助盖洛普博士做研究息息相关。奥美的成功又怎能说与奥格威年轻时的经历无关呢,优秀的人总是善于在枯燥中寻求真谛,在无聊的总结经验,在平凡中缔造未来。
奥格威在本书前半部分谈到了如何经营广告公司,如何争取维系客户,其中不乏许多当下依然适用的语录。也有很多观点让现在广告从业者不敢苟同,尤其司空见惯的加班,好像没有多少人喜欢吧。当然,一个老板如果在加班中身先士卒,确实是能鼓舞士气。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实适合企业主看,但很多看的懂却学不来,毕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奥美那样吃肉还挑骨头,敢于拒绝客户的还是少之甚少吧!本书后半部分关于文案的内容算是干货吧,奥格威把多年的经验之谈都告诉了我们,从文案标题到内容,从图片排版到视频广告制作,原则性的知识确实不少。难得可贵的是作者还把自己曾经愚蠢的文案列了出来,例如:
白林索还是蓝林索?
肥皂粉还是洗涤剂-----全凭您决定!
全都能洗漂雪白洁净赛新的,
选哪个,好太太,全凭您决定!
权威毕竟不是神,奥格威也从未把自己包装成完美无瑕的人,愿意向读者承认自己犯的专业性错误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当然,更多的是经实践检验的硬货,许多内容都是广告创作的基础原则。这些原则历久弥新,至今依然适用,不仅仅是广告人创意的结晶,还是大量的科学调研得出的结论。所以说广告不仅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还要严谨周密的数据支撑。
在这里大师的干货不多赘述了,原则性的知识在哪本书里都是相同的,时代在变,工具也在变,不要过分迷信权威,不然就太傻了。正如上世纪是纸媒的天下,文字广告大行其道,而今视频广告已成主流,还单纯搬弄书本上的那一套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如果给这本书打分,该给多少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经典永不衰老,也有人认为昨日黄花已不新鲜。不管是书写的好,还是营销做得好,一本书畅销至今足以说明其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