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在20年前曾经到中国跟中国学生讨论影像辨识技术。他看到中国学生为了获取新知,挤在窗边看演讲、站在路灯下读书的情况,深感希望。
李开复写《AI新世界:中国、硅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领全球发展》,告诉你这位微软、Google前副总裁是怎么看待AI的局面。中国的科技加速又会带给AI技术什么样的改变。
1999年,中国的研究人员对AI的相关研究仍然一无所知,让我来回溯一下这段不算很久以前的故事。
那年,我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演讲,介绍我们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Research)正在进行的语音和影像辨识技术的研究。中科大是中国顶尖的工程学校之一,但它的地点和北京比起来较为偏远一点,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合肥市。
演讲那晚,大量学生挤进了演讲厅,没有门票的人就挤在窗边看,希望能够听到一些演讲内容。我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就请主办方开放走道的位置,后来都坐满了,还有不少人坐在我身旁的讲台周围。
我逐一介绍了语音辨识、语音合成、3D图形学、机器视觉的基本概念,现场的学生都听得很专注,也用心抄笔记,对我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应用。当时,在AI研究方面,中国明显落后了美国十年以上,但这些学生就像海绵一样,用力吸收来自外界的所有知识,我明显感受到演讲厅内学生的兴奋情绪。
二十年前,中国学生没有新科技的知识,只能阅读过时、翻译拙劣的教科书
这场演讲持续了一段时间,在我离开演讲厅时,天色已晚。我朝向校门口走去,准备离开。学生宿舍就在路的两旁,整个校园安安静静,路上没什么人。突然间,好像约好了一样,学生鱼贯走出宿舍来到路上。我站在那里,心想发生什么事了?整个场景就好像慢动作的演习一样,而且还是默剧版的。
直到他们坐定在路旁、打开课本,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宿舍在晚上11点熄灯,想要继续念书的学生很多都走出来,在路灯下继续看书。在黄澄澄的灯光下,我看到的是上百个中国最聪颖的年轻工程人才。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其中有一人日后成为中国最重要AI公司之一的创办人,就这样在合肥昏黄的路灯下,硬是多挤出一点时间K书。
这些学生读的教科书,很多都已经过时了,或是翻译品质很糟糕。但是,那是他们所能够获得的最好读本了,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想要吸收每一滴知识。二十年前,中国的学校很少能够上网,出国留学更是困难了,除非能够拿到全额奖学金。被看到书边都磨损了的教科书,以及偶尔才会有的访问学者演讲,是他们一窥全球AI研究现况的唯一窗口。
二十年,今非昔比了。
中国逐渐赶上科技强国,靠的是在路灯下也要读书的知识饥渴
我提过,打造21世纪的AI强权,需要四项要素:丰富的大数据、坚毅不挠的创业家、训练有素的AI科学家,以及政策大力支持的环境。
在此,我将会评估AI专业和政府支持――的发展情势。我认为,在人工智能实务应用的年代,硅谷的精英专家优势将逐渐失去上风,至于在政府支持这一块,中国技术实利主义的政治文化,将有助于更快部署翻转赛局的新科技。
随着AI渗透到经济体系更广泛的层面,优秀AI工程师的数量,将比精英研究人员的质量更具重要性,也更能够产出丰厚的回报。在人工智能实务应用的年代,真正的经济实力将不只是来自那一小群顶尖科学家的突破,也来自一批人数众多、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坚毅不挠的创业家共同携手利用那些研究发现,打造出翻转赛局的公司。
中国正在训练这样的大军,我在合肥演讲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的AI科技界逐渐追上和美国的落差。虽然在超级巨星级的研究人员方面,美国仍是一枝独秀、独霸全球,但中国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已经有一批训练有素、各司其职的工程师,可以有效协助AI的部署应用。中国能有如今的发展,靠的是结合了我在合肥目睹的那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取得全球顶尖研究成果的管道大增。
中国AI创新发展神速,李开复:中国体制有助加快部署AI
现在,中国的AI学生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样,在昏黄的路灯下苦读过时的教科书,他们善用AI的开放性研究文化,直接从源头吸收第一手的知识,不但可以浏览网路上最新发表的论文,也可以在微信群组里辩论顶尖AI科学家使用的方法,或是透过手机观看他们的授课影音串流。
这么便利、多元化的连结,让中国的AI科技界得以在智识层面追赶精英水准,训练出新一代求知若渴的研究人员,对AI的发展做出高水准的贡献。这也让中国的新创公司将先进的开放源码算法,运用到实用的AI产品上,包括无人机、刷脸支付系统、智能型家电等。
这些新创公司努力争食着AI这块大饼,在这个领域,只有几个大咖玩家称霸全球,也就是所谓的AI七巨人:Google、脸书、亚马逊、微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七巨人势力平分秋色落于美国和中国,为了能够主导AI型的经济体系,出手相当大胆,捧上大把现金和令人眼花撩乱的丰富大数据争夺AI人才。七巨人正在为AI时代铺设大范围的电网――私人控制的运算网络,让机器学习分布到整个经济体系中,自己则是扮演起公用事业的角色。对重视开放AI生态系统的人来说,这个现象令人担忧,对中国兴起成为AI强权,也是一块隐形的绊脚石。
不过,想让AI的力量深入经济体系的各个角落,只靠私人公司是无法做到的,还需要高度支持的政策环境,政府直接支持可以加速整个环节。我曾提过,柯洁败给AlphaGo不久后,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希望中国在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各地也火红进行着各种双创活动,大量的新资金不断地涌入,还有各种对新创公司的补贴优惠,以及政府慷慨的采购合约,都加速了中国的AI发展和实际应用。
中央政府对AI的发展规划,改变了各地方政府的施政方针,将政策转向AI创新。全中国上下积极向上的政府官员,无不争先把家乡建设成AI示范城市。在他们的发展蓝图里,有无人车的专用车道、大众运输工具上有刷脸系统,还有城市大脑(CityBrain)可以改善交通流量。
在这些行动的背后,隐藏着中美政治文化的一项核心差异――美国自由、好斗的政治体制,积极惩罚任何对技术升级的投资失利或浪费;而中国的技术实利主义,则是奖励主动投资与采用。当然,这两种体制没有任何一者有资格主张客观优越性。现代史上,美国在个人自由和科技成就的长期卓越表现,举世无可匹敌。
不过,我相信,在人工智能实务应用的年代,中国的体制与推广方法,将有助于加快AI的部署应用,生成更多的资料和数据,播下未来成长的种子。这是一种永续发展的自我循环,藉由数位资料的神奇力量、创业家的胆识、辛苦学来的专业技能,以及强烈的政治意志,持续良性循环下去。在了解中美两个AI强权的发展对比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两国的专业知识来自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