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僧侣与哲学家》听书笔记

《僧侣与哲学家》听书笔记

作者: 阿萌萌Summeng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08:24 被阅读0次

阿萌萌200天学习笔记Day115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驱除的是无知。

阿萌萌

《僧侣与哲学家》[法]让·弗朗索瓦何维勒、马修理查德

@樊登读书·第十五本


-父与子的对话

为什么出家?--想成为更好的人

痛苦是怎么回事?--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驱除的是无知。而最根本的无知是相信自身真正存在,相信现象界的实在性。

佛教史宗教还是哲学?--佛教本质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传统,从这个传统可以吸取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运用到每一刹那和所有的状况之中。(佛陀是究竟的老师,证悟的化身,不是上帝或圣人)

那些迷信的举动是为什么?--风吹动的经文旗、油灯的火、热气转动的法轮、刻上咒语的石头,我们所作所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刺激我们从内在祈祷,激励我们的利他念头。“不论吹过这经幡的风吹向哪里,愿它所碰触的所有众生,能从他们的痛苦中得到解脱;愿他们能经验快乐以及快乐的因”。

什么是咒语?--咒语的意思是“保护着心的东西”——不是害怕心会遭遇什么灾难,而是担心心会被干扰,会混乱。念诵能够帮助我们让心的表层运动平息下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表层下的本质。

佛教心理学--仅仅能够辨认出一个情绪把它引到表面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懂得如何让这种念头和情绪得到解脱,就是要消除它在心中的任何痕迹,让它不要再被混乱所捆绑,不然它很容易创造出连锁反应。

佛教的真正核心是什么?--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定义佛教,就是首先把它视为一条道路。这个道路的目标就是要达成我们所谓的“完美”:究竟知识、证悟,这就是佛的境界。

什么是空?--空性事实上是虚无的反义词,它是一种宇宙的潜能。任何现象,如果究竟本质不是空性的话,根本不可能显现。包括自我和外在世界,都没有任何东西是具体的永恒的,或有具足的存在性。空性并不是什么和现象分开的东西,它就是现象的本质。

佛教的传教理念--佛法提供观念,但从来不强迫这些观念,更不会想改变任何人的信仰。佛法就是愿意将经验分享给任何想参与的人。

什么是慈悲?--佛教所讲的慈悲就是解除所有痛苦的愿望,尤其是要挑战痛苦的因——无知、憎恨、欲望等。所以说这种慈悲一部分是针对受苦者,一部分是针对那个兴起慈悲的心。

慈悲和爱之间的差别在哪里?--慈悲必须伴随着爱。慈悲没有爱就无法生存。而爱的定义是希望众生能够找到快乐,以及快乐的因。在此说的爱指的是完全的、无条件的爱,对所有众生没有分别心,没有偏见。(佛教中的爱和慈悲与智慧是分不开的。爱和慈悲与对事物究竟本质的知识是分不开的。)

如何对抗现实的邪恶?--人的真正本性是一种平衡状态,暴力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暴力并不属于人最深的本性,因为暴力不但为受害者,也为始作俑者带来痛苦。(憎恨到底来自哪里?如果我们追踪它的根源,一切都是从一个念头出发。)

三种懒惰--第一种就是把所有时间用在吃饭和睡觉上。第二种就是告诉自己,“像我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达到完美”。这种懒惰令自己灰心,反而令自己试都不去试。第三种,就是把生命浪费在次等重要的工作上,一个接一个,你会告诉自己,当你完成了这件或那件事之后,你会开始寻找你生命的意义。

仪式与迷信--如果信仰违反理性,而且不去了解仪式中更深层的意义,就变成了迷信。拉丁文的仪式(ritus)实际上是“正确行动”的意思。蕴含着反省、沉思、祈祷和静思。一个仪式就变成一次心灵的修行。环境、音乐、念诵都是为了让心更平静而不是激起情绪。

佛教对死亡的准备是怎样的?--佛教徒应该随时想到死亡的念头。这绝对不是悲伤或悲观的想法。这种思想反而激励着佛教徒去利用生命每一刻来转化内在。因为死亡的时刻以及造成死亡的状况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思索着无常和死亡永远是一种心灵修行的激励。

如何看待创新--真正的创造力意味着渐渐除去无知和自我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揭开心和现象的究竟本质。这才是“新”的发现。

哲学家的结论--我愿意说佛教所表现的是一种谦虚、实际和勇敢的智慧。

僧侣的结论--对话再有启发性也永远不能取代个人经验的安宁。如果我们要了解事情的真正面貌,那是不可缺少的。佛陀经常说:“是不是道路就看你走不走。”

阿萌萌

相关文章

  • 《僧侣与哲学家》听书笔记

    阿萌萌200天学习笔记Day115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驱除的是无知。 《僧侣与哲学家》[法]让·弗朗索...

  • 听书之《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与哲学家 知识和才华与一个人的人品没有直接关系。 哲学是如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真正的要去...

  • 僧侣与哲学家 ——笔记

    赖声川译的 书里边很多话都是直指心头的! 比如,第七页:我一直有机会接触许多极有魅力的人士,……他们虽在自己领域都...

  • 听书记:僧侣与哲学家 - 草稿

    今天在地铁上听了樊登老师讲这本《僧侣与哲学家》 一直以来对宗教和哲学都很有兴趣。 哲学是一种思考与发省的"方法",...

  • 2016.8.28水星训练营阅读季——《僧侣与哲学家》备忘录

    2016.8.28水星训练营阅读季——《僧侣与哲学家》备忘录 《僧侣与哲学家》这本书,在之前老T推荐的时候就比较感...

  • 僧侣与哲学家

    1, 这个是我一直想深究的论题,也是我一直思想激烈碰撞的顶峰。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接触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三贤开始...

  • 僧侣与哲学家

    哲学家是指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让-佛朗索瓦.何维勒,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儿子马修.理查德跟随诺贝尔生物...

  • 《僧侣与哲学家》读书笔记

    看书多年,第一次容忍盗版书,不对,是连盗版也不如的复印版。淘宝小二发来信息明确告知这是复印版,可抵抗不了这书强大的...

  •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今天听了樊登老师讲了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本书是一对父子的对话录,父亲是哲学家,儿子则是出家僧侣。哲学家表达了对...

  • 行动中的人没有困难

    今天在读《僧侣与哲学家》的片段 【在对话结束后,僧侣的结论: 在我和父亲(哲学家)的对谈中, 我自己想做的是分享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僧侣与哲学家》听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ed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