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许多的评论说,中国人对日本的研究是远远不够,而在许多复杂的原因中,或许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中日同属于为东方儒学文化圈,而两国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混杂,却颇难研判。
而身处两国圈子外面的人似乎看得更清楚明了,否则,美国的学者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的大作《菊与刀》也不会多年来被世界文化学界奉为经典。
西方的学者克拉克在认同上述差异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他笔下认为,日本是一个岛国,由最初的村落文化发展而来,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基于本能也或者说更感性,更为的实际;
而中国是有五千年的大陆文化,和本国外的世界有长期的冲突和接触,因此中国人价值观更理性。而他还基于此总结出了日本人的十四个特点:
第一,日本人具有强烈的群体性,习惯于听从强者的命令。
这应该是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人非常行事整齐划一,好处是听话且易于管理,而反之坏处就是:一旦被邪恶势力掌权整个的民族会跟从,日本二战时期的对外侵略战争,和战败后被美国占领后,对美国的服从性,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日本社会个人关系之间令人不可思议的诚实。
这一点笔者克拉克深有体会:在日本大阪附近的一个小村的汽车站附近,放着一袋又一袋新鲜的蔬菜,路边一块破木条上注明100日元。买一袋,并且无专人无人值守,全凭着顾客自觉把钱放在一个类似储蓄罐的盒子里,而日本人从来都是自觉付款,很少出现占便宜的。在日本,丢了东西也不用着急,因为大多情况下拾到的人,会把拾到的东西,送到最近的警察局。
第三,日本人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痴迷于任何事物的秩序。
而日本人守秩序也是全世界人所熟知,在日本的各大旅游景点,导游们拿着小旗子带路,而一群人默默排队跟着向前走的,肯定是日本本地人。他们对完美主义最典型的追求:莫过于对卫生间干净程度追求。日本的宾馆房间都不太大,但是其卫生间必定十分的干净!
第四,日本人喜欢手工劳作;职人,在日语中的意思,就是对于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而在以前的日本,主要是指传统业手工者,而现代日本,许多掌握着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可以被称作为“职人”。
虽然字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日本“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的精神,因此在日本,“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呼。
而支撑日本制造帝国,引领着科技创新,让“日本制造”成为了世界高品质象征的,正是许多流淌着日本职人血液的中小企业。
第五,日本人,集体合作意识很强,大多偏好家族式的管理;
第六,日本人对外来的事物、思想持开放的态度,但是对外来人却持排斥的态度。
克拉克认为,第3点到第6点,是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原因。但是有趣的是,这些方面中国人和日本人正好持于相反的态度。
中国人讲究“难得糊涂”、“中庸”,喜好谈个人原则而不爱做具体事物,对于外来的新思想经常进行排斥,但是对外国人却持接纳的态度。
第七,日本人意识形态薄弱。这一点在日本的政治方面表现相当明显。
日本针锋相对的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政党,在执政理念上基本都一样,但是在2006年小泉纯一郎靠打出邮政改革的旗号就戏剧般的赢得了大选。
第八,日本人思想情绪化、黩武。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势力步步扩大,却不知收敛,更是制造了世界上著名的“南京大屠杀”的惨剧,随后在与美国太平洋战争中,又头脑发热袭击了美国珍珠港,便是其明证。
第九,日本在外交和经济政策缺乏战略思考。
日本的外交无自己原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而其经济政策的短视,也是造成日本经济“停滞的十年”的主要原因。
第十,日本社会理性主义的缺失。
比方说,日本本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系统,然而日本大学教育却是非常一般,日本社会不存在理性主义,缺乏真正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第十一,日本中央政府力量弱小,各派别之争非常明显。即便没有中央政府,日本各地和各部委也可以正常的运作。
第十二,日本人道德伦理的基础是非常重视羞耻,而不重视罪恶。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看日本人都彬彬有礼且笑容可掬、遵纪守法、待人以诚,却从不肯对日本过去的罪行认真检讨的原因。
第十三,日本不喜欢法律条文。
这一点很让人费解,因为日本至少在亚洲地区,还算得上是法制国家。但是却有日本朋友说:和西方国家的人们相比,日本人遇事更愿意双方私下的协商解决,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打官司。
第十四,日本偏好特殊性却不爱普遍性。
日本和中国在古代都经历了,多年的封建社会,而中国的封建社会有着诸多发原则,而日本却只有实践,而缺乏普遍原则。
以上是西方学者克拉克分析日本人的这十四个特点,笔者借此“借花献佛”,信不信,由你!若认为此文对日本人性格慨括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此文来自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