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读余华

我读余华

作者: 二狗他哥 | 来源:发表于2020-10-19 22:44 被阅读0次

余华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之一了,我读过他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两本书在我那个年代,包括现在都是很畅销的书了。说实话,国内好的作家真的不多,就算莫言拿到了诺贝尔奖,但是他的书我依旧在尝试阅读之后提不起半点兴趣。

余华第一份工作是小镇的牙医,从18岁开始,到23岁结束。他的副业是写作,现在的说法也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在他自己描述的阅读和写作当中,他的小学到高中阶段正处于文革,那是一个没有书籍的时代,文革前出版的文学作品都被销毁了,只留下一个鲁迅。还记得我爷爷家之前也有很多老书当时被烧毁了,当时年少的我听到这个事情心疼死了。

当时年少的余华只读过《闪闪的红星》、《矿山风云》、《毛泽东选集》里的注释、还有就是十几本没头没尾的书。他开始自己给那些没头没尾的小说编结尾,晚上睡在床上开始编,编完不好重新编。少年时期的这种训练想象力的方式,对日后他成为作家有很大帮助。

22岁的时候,余华开始迷恋川端康成。川端的作品余华都是购买双份,一份收藏,另一份放在枕边阅读。他对川端的疯狂热爱持续了3年。后来他把迷恋转移到了卡夫卡身上,卡夫卡解放了他,川端过于沉湎在自然的景色和女人的肌肤的光泽之中。而卡夫卡则始终听任他的思想的使唤。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个贵人,成功的作家也是一样,余华的贵人是原《北京文学》的副主编李陀,是李陀大力宣传了余华的第一部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把他推荐到当时中国最好的杂志《收获》去的,《收获》是巴金的收获,别的杂志不敢发的作品《收获》可以发,这也给了余华很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记得余华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英国诗人T.S.艾略特,他在中学毕业以前已经读过一千多部经典文学作品,他走出中学校门不需要再读文学作品,只要写文学作品就行了。说明青年时期,一个人的文学水平就可以提高到相当的水平。看样子还是要从小培养小孩的文学水平。

作家用吉普赛人的话来说,就是把别人的故事告诉别人,再想别人要钱的那种人。我也用这句话作为结局,把余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实也是换个方式讲给自己听。

相关文章

  • 是怎样的《活着》来支撑着我们活着

    ____读 余华《活着》有感 余华说:“日出...

  • 我读余华

    兄弟 最早接触的余华作品,是好友推荐的《兄弟》。故事讲述的是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刚,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中的崩...

  • 我读余华

    余华的作品确实是不错的,看了他的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故事讲的的确是精彩。 ...

  • 我读余华

    余华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之一了,我读过他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两本书在我那个年代,包括现在都是很畅销的书了...

  • 我读余华

    一、 《兄弟》几年前的那天下午,在嘈杂的教室环境里读完的,我读到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一个在门内说话、一个在门外听的场...

  • 读余华

    读余华,令我痛苦!这是我读余华的感受。在余华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生而为人,从未有过的恐惧、羞耻、悔悟、不幸和绝望!...

  • 读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是余华的经典短篇,前...

  • 读余华

    第一次接触余华的书在大学,图书馆借的《活着》,那时候很少看课外书,是的,阅读量少的可怜。那时候对于青春文学正是如痴...

  • 我读余华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是我读的余华的第二本小说,它与《活着》的装桢如出一辙,不大的开本,黑色的封面,白色的书名,色调对比...

  • 我读余秀华

    我读余秀华 说到余秀华,我的观点: 身体残疾,心理缺陷,反而成就其一个完整的人,造就了一个诗人。 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余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hl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