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余秀华
说到余秀华,我的观点: 身体残疾,心理缺陷,反而成就其一个完整的人,造就了一个诗人。
她不止一次地表达她讨厌别人消费她,我觉得这是一种带有病态的偏见,人们消费的是一种现象并不是她这个人。而如果没有人消费余秀华现象,你余秀华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了,那样的话,你连自己都消费不了自己了,只能消费你的残酷现实,而现实则慢慢地消灭你。
而她正是消费了自己,或是通过诗歌消费了自己,也授权《诗刊》和彭敏之类消费自己,才得以从残疾人余秀华成其为诗人余秀华及余秀华现象。况且人们看待她时,也早已跨越了消费她的狭义范畴,而她本人才是狭义的理解了消费,以至于对别人的评论,看法,挑剔也落于狭隘。
我也写诗,但余秀华是诗人,而我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这多两个字的含义,远远不止两个等级。所以我会读余秀华的诗,而她也许永远不会读我的诗。
残疾人余秀华,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诗人余秀华也是一个抹不去的标记,两者一起才营造了余秀华现象。而如果其他人写出同余秀华差不多的诗歌(应该不乏其人吧!),顶多成为一个诗人,绝对产生不了余秀华效应!也绝对没有《诗刊》和彭敏之类的去竭力打造。
所以,寄语余秀华,不要去在意别人怎么去消费她,而是要看看人家是怎么消费的,消费观是什么,因为,这消费同时也是对等的,你也在消费他人啦!
所以,读其人,觉得其表达出来保护自己或者称为包装自己亦或曰为掩饰自己的言论,行为,都是一种狭隘的辐射。当然,这种狭隘是在可理解,谅解的范围之内的,还没有到那种不可理喻的地步。只有正视事实,坦然现实,强大自己。才能完成残疾人余秀华——诗人余秀华——了不起的余秀华的演变与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