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被讲烂的说法:“拿着榔头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用来形容某一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很形象,我们也称为“知识的诅咒”。当你越精深的时候,越不容易给外行人讲懂,更忘记了自己还没有进入时,怎么像外行人一般的不懂。
我个人的看法,当谈到网络安全时,由于“为了保护而保密”的精神,行业外的人对其知识和技术了解的非常少,要么神秘化,要么觉得不相关所以敬而远之。而这里又会涉及到中国在软件方面,模仿,抄袭,藐视版权,因为功利而无底线压价的“黑传统”。一门手艺的传统和习惯,一定会深深的根植并影响其发展模式的。
因为中国的量产和规模,产生多且优的技术人才,但也很容易陷入竞争的价格战。
另一个困局是,技术越好的人,越容易从技术的角度去争取客户,大同渠道,拓展业务。
如果你站在钉子的立场上,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拿着钉子的人,而不是拿着榔头的人,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客户立场看,他们的真正痛点到底在哪里?
当你成长为乔帮主,你的确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引导客户,甚至去创造客户的需求和购买习惯。
但是在初期,你仍然需要依靠解决问题来养活自己。
我从一个绝对的外行人的视角,说一些别人可能没有提到的点:
我们还是从说烂的东西上说起。内卷化。细分到国内和省市里这个范围的地域性市场,竞争是不是激烈,技术人员的品质如何,外行的我确实不了解。那么如果想拓宽市场,最可能想到的第一步是,拓宽海外市场,理由可能有很多,比如国人的技术好,比如国外IT行业的规范化,思想上的守规矩,以及很多大企业的“不差钱”购买习惯。
但如果再往前想一步。欧美出台的数据规范化使用,国际协议,不仅仅是表现欧美企业在数字化方面“贵族气质”,更是无形中对国内很多企业和公司的壁垒和保护本国乙方的“隐形保护壳”。
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国际化绝对不止是你懂几国语言,而是你懂跨国的法律,文化,消费习惯,特别是要懂甲方金主们的心态。
从这个角度,必须要有绝对过人的技术,这是硬指标。但同时,懂国际协议和法律,当国内的企业金主们自己的数据安全和规范能达到国际标准,能帮助其更加融洽的打开他们自己的国际市场。
这才是未来解决我们内卷化的规范道路。以十年二十年看的长久看,国家的关锁和封闭并不是优化的选择。
第二,未来可期但我们尚未见到全貌。自动驾驶,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在我看来都不是结局,而是一个个的零件,对未来那个我尚不能想象的世界的准备。
当你坐着自动驾驶的车里,通过穿戴的智能设备,将实时的身体状态数据,通过密集的5G基站,准备着联网的厨房,热水,空气循环,灯光,当你回到刷脸开门的家,门口端端正正放着无人机送来你“不小心忘记”的给爱人的纪念日礼物。而你在晚饭前,通过智能匹配,迅速找到了爱人白天在商场逛街洗手间里不小心遗落的结婚戒指。
请问以上这些环节,哪些不需要网络安全?
图片也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