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一个晚上,我把老师在班级群里发的信息读给孩子听:在家多练习拼搭七巧板,下周期末测试,周一把七巧板带过去。孩子说:“我不要练习。”说完就自己玩去了。
过了好一会,我提醒他,周一老师要求带的东西准备好了吗?他看了看自己的书包,又想了会,说:“七巧板还没准备。”然后走到柜子旁把七巧板盒子拿了出来。接下来让我吃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他拿着盒子坐到地板上,把七巧板从盒子里一个个拿出来,放到地板上,自顾自地拼搭玩了起来。这一坐差不多有半个小时,最后很开心地让七巧板收起来放入书包。
孩子从一开始不愿意练习,到后面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练习,中间神奇地转变过程,仅仅是因为自己动手拿出来七巧板、看到了七巧板,顺手就打开,就练了起来。一个小的情境就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比说教有用多了。
昨天晚上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晚上邻居家孩子来我家玩,我家孩子拿出幼儿园小朋友玩的棋,我觉得太小儿科了,就找了个可两人一起玩的桌游,跟孩子说,“你们要不要玩这个?“。孩子看了一眼,说:”不玩那个,我们就玩这个。“我把桌游盒子放在孩子旁边的凳子上,就走了。
差不多过了一刻钟时间,我再回到客厅时,两个孩子已经在玩我刚才拿过来的桌游了,玩的还挺开心的。
这两次情境所见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也给了我一个提示,当孩子不想做某事,但又很有必要做时,不用给对方太多的言语上说教的压力,先带孩子到相应环境中走走看看,或者给孩子创造相应的环境,说不定就能很轻松解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