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我是哪一类人呢?我不断的扪心自问甚至夜不能寐。说是农村人吧?有城镇户口,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户籍,更没有几亩薄田耕种。村集体发什么福利和生活用品,没有咱的份。说是城市人吧?生活在农村,一家老小都是城镇户口。在农村有住房,但在城里人眼中,我们土里土气,真正意义上的下里巴人。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边缘人。
其实困惑最多的还是生活的细节方面。不喜欢与周围人打交道,他们说话粗俗不文明,不喜欢,动不动就喜欢开玩笑骂人,不喜欢。晚上娱乐,好多人喝酒抽烟打打小牌,海阔天空的高谈阔论。咱不爱喝酒,也不爱打牌,更不喜欢和他们一起海阔天空云里雾里。不喜欢看电视,不喜欢追星和演唱会。喜欢晚上独自静一静,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或静坐思考,看书修身养性,练练拳锻炼身体。和农村人相比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因此好多人说老师清高不随群。
周末喜欢出去游山玩水,约朋友一起去吧,别人都打工,周末不休息,或者忙农活,农忙时节,就咱是闲人。只有和要好的同事一起出去游玩。有人见了,就打招呼:“哎呀,某某们又出去旅游了,老美呀!”细细品味,好像热情打招呼,也像是风凉话,吃饱了撑得,不只是羡慕还有嫉妒恨。
闲暇时,茶余饭后和人聊天,有人就说:“当老师真不错呀,每天上不了几节课,又干净又清闲,不用风吹日晒,有双休节假日,还赚几千块钱的工资。”其实不屑与他们争辩,他们不了解老师的困惑和压力,只看到老师悠闲的一面,看不到老师背后的努力与付出。和他们争辨,有失读书人身份。因此有人说老师清高,不爱和凡人搭腔。言语中不只是羡慕嫉妒恨,更多的还携带讽刺挖苦。说这些话的,大多是平时用不着老师办事的人,认为教孩子读书是老师应尽的义务,谁让他们领着国家工资呢。老师头顶的虚无缥缈的光环太多,整体的工资也确实不尽人意。农村人遇到难题,盖房造屋等出力活干不动,咱有帮不上别人多少忙。用多数人的话评价:说话时头头是道,品头论足;干活时眼高手低,手无缚鸡之力的一类人,要眼力没眼力,要体力没体力,要智慧没智慧。久而久之就我们成了边缘人。
相反公务员或者在乡镇工作的,既使没有编制,回家时老远就有人打招呼,递烟聊天,邀请晚上喝酒吃饭,因为他们市县里人熟,好办事。老师有啥能耐?除了会教书,还会干什么?如果离开学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早就饿死了!
其实这世道,多数人金钱至上、嫌贫爱富。生活过得不好,就讽刺挖苦,过得好了就羡慕嫉妒。你可以过得好,但不能过得比我好。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君不见有有头有面的绅士衣锦还乡,前呼后拥,宝马香车,高朋满座,好不热闹;穷人回家,无人问津,门前冷落,嗤之以鼻,门可罗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永恒的真理。有农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也有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小农意识,这是商品意识和现代化高节奏生活冲击,重塑着农民的双重人格。
边缘人就边缘人吧,咱又不是靠他们眼光讨生活,更不是活在他们的流言蜚语和闲言碎语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平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锻炼好自己的身体。该看书的时候看书,修身养性;该游玩的时候游玩,乐山乐水;该锻炼的时候锻炼,启智健体。
摆正心态吧,认识现实吧,我们是农村中的城市人,城市人眼中的农村人。边缘人就边缘人吧,远离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与繁华,亲近农村鸟语花香的静谧与清幽。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边缘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