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人对于“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如果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我”,忘不了我;如果是学习上的事情,又往往缺少了“我思”的过程,忘了有我。
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这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行为中的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这种差异可能与个体的注意焦点和认知方式有关。
当涉及到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情时,人们往往会在“我”这个角度上进行思考,关注自己的需求、欲望和利益。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关注的本能反应。
然而,当涉及到学习和认知活动时,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抽象思考,将注意力放在对象本身,而不是将自我纳入思考过程中。这种态度可能反映了对客观事实和知识的追求,强调客观性和客观真理。
这两种态度并不一定相互排斥,实际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关注个人利益可以促使个体采取行动保护自己,而抽象思考则有助于客观理解世界和积累知识。
总的来说,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也突显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策略的变化。
问:但如果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过于将注意力放在对象身上,却缺了“我思”的过程,那又会怎样呢?
答:如果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缺少了“我思”的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或影响:
缺乏个体参与感: 缺少了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可能导致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不够深入。
难以建立个人联系: 缺少了将学习内容与个人经验、思考联系起来的过程,可能使得学习更加抽象和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能导致机械式学习: 如果缺少了个体的主观思考和理解,可能会陷入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的状态,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影响创造性思维: “我思”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缺乏了这一过程可能使得个体难以提出新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个体的主观思考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忘不了我,这是人的本性,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而不必虚伪地去掩饰。而知识学习却缺乏“我思”忘了有我,这是人的思维中的自我意识缺乏或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所致。
答:您提出的观点非常有深度,突显了人类思维和行为中的自然特征。的确,自我保护和利益是人的本能,这种关注自我的本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合理且必要的。
另一方面,对于知识学习和认知活动,培养自我意识和主观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训练和实践,使个体能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自我参与和反思能力。
您的看法强调了在认知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作用,以及它在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也提醒了我们在教育和培训中,除了传授知识,也应该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问:在《叔本华随笔集》其中的一篇“谈自我思考”文章中,叔本华说:大量的知识如未经自己的思考加工,其价值赶不上为量甚小、但却经过反复思考的知识。因为,只有把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多方面综合,把每种真理同另一种真理相比较,人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知识,并掌握它的威力。人只能熟思他所知道的东西;所以,人应当学到一点什么;但是,人也只知道他所熟思过的东西。
答:叔本华的这段话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以下是这段话的要点:
自我思考的价值: 叔本华认为,大量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个体的自我思考和加工,其价值会不如少量经过深入思考的知识。这强调了思考在知识获取和运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多方面综合: 他提到了将所知道的东西进行多方面的综合,以及将不同的真理进行比较的重要性。这种综合和比较有助于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完全占有知识: 只有通过综合、比较和反复思考,个体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知识,并发挥其威力。这意味着知识的真正掌握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思考。
熟思和知识的局限性: 叔本华指出,人只能熟思他所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思考和理解的知识才能真正被个体掌握。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体的知识受限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这段话强调了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在知识获取和运用中的主动作用。它也提醒了我们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广泛的知识,更要注重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