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162天。一天一点点,读书分享206天(2023.8.8星期二)
童年期指的是哪个年龄段?一般是6-7岁到十一二岁。
那么童年期有哪些特点?童年期的孩子主要在干嘛?幼儿期游戏是主要活动。我们那个年代,童年期孩子基本已经开始上学了,这个时期孩子更多跟同性朋友一起玩的,教室里可能开始画三八线了。谁要跟异性玩的多一些,同学们就会笑话他。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他们会在一起玩,高年级小孩可能胆大的还直接去跟异性表白呢。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很多孩子跟家长不对付,或者出现厌学,高年级孩子相对也比较多。有很多孩子在童年几乎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好多被爸妈当成“鸡娃”培养。我们那个时代,童年还是疯玩各种淘的时候:踢沙包、放纸飞机、摔泥泡、斗鸡……现在到农村街里转,基本上很少见到小孩在街上疯玩了,小孩基本上是不出门的。他们在干啥呢?估计大家也都知道:窝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家里人也不让他们出去,街上车多,学校让看孩子怕出危险,现在普遍都是这样的情况。都说现在孩子脆弱,但现在孩子承受了太多东西。(斗鸡图)这样的童年现在的孩子们再也没有了。
小学阶段,学习是主导活动。有时候成人看似简单的学习活动,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简单,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批评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笨!”因为这个阶段往往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虽然说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萌发在幼儿期,第二次自我意识的高度萌发在青春期,但中间这个阶段也非常非常关键——他怎么看待自己,往往源自于我们怎么评价他,我们的评价至关重要。有的时候不单父母,老师的评价也特别特别重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老师,虽然我们能跟老师去沟通,但有时候也担心,万一沟通不好起反作用呀!所以,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还需要帮助他去消化来自老师的不良评价,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所谓的学习的东西很简单,那只是你的角度。
童年期学习的另一特点:教和学双向互动的活动。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那个时期他也会选择老师,不喜欢那个老师他就开始不是那么喜欢学那一客,就会导致偏科的情况。老师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会影响老师。越是高年级越是如此。因为低年级学生相对依赖老师。但是任何时候学习活动都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做好沟通也是必要的。
第三个特点是学会学习。这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掌握间接经验(老师传授的经验),直接经验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光靠直接经验不行了,就需要间接经验。本身这个阶段可能就需要大量的玩,接触,感受获得直接经验,但是那样就满足不了升学需要考试需要,信息量太大了,所以,不得不以大量的间接经验为主来学习。间接经验太多了,其实孩子就不想学呀,那家长好多时候就很矛盾。因为家长这一阶段亲子关系非常的重要,另一方面,你要想让孩子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你就要去管束他,约束他,就给亲子关系造成矛盾。不管也不行,管也不行。所以有的时候家长非常的不容易。很多地方得让家长签字,虽然我们说,做家长的不要去做蹩脚的老师,但有的时候真的是没有办法。所以,尽量地保持清醒,保持觉察,尽量地在父母的这个位置上,尽量地给到孩子更多的爱呀、规则呀、支持呀。尤其要注重规则,很多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到了青春期后,父母的功能是丧失的。为什么丧失?因为在幼儿期和小学阶段,该有规则的时候没有规则,该坚定的时候没有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规则,后来,孩子再大点后,父母的功能就丧失了。亦即父母说的话是没有用的。因为父母更多时候在孩子小学阶段就以追求孩子的成绩为目标,然后牺牲了亲子关系,于是说的话在孩子这里是不听的,没有威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