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身体微恙,先生提议断奶。哺乳22个月,此时孩子状态良好,我亦心无挂碍,不如就此断了罢。
母乳,是我赋予孩子的生命礼物,但这种赋予不是单向的,在“给”的同时,我也在“得”。哺乳时我和孩子之间形成一个物我两忘的场,此时我恰好能观察到孩子的小脑袋,哼唱着自编的歌调,轻抚婴儿微汗的额角,而孩子则有节奏地鼓动小腮帮,不时抬头凝望母亲,并报之一笑,我们都在这美妙的情感舞步中体味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与孩子如影随形的日月,我又变得柔软、鲜活。
Day 1
最难的一天。
清晨初醒,哺乳一次。
正午,佑宝想吃奶,我拉着佑宝的手告诉他:“一直陪伴我们的奶精灵,现在要回家了。奶精灵很喜欢佑宝,她会永远记住佑宝,守护佑宝,佑宝也不会忘记奶精灵的,对不对?”佑宝似懂非懂,说了声“不要”,哭着跑开了。我呆在原地,泪流满面。近两年的哺乳,于我,何尝不是一种分离呢?
他跑到小书架前,把所有的书都抽出来扔到地上。平日睡觉前,我会跟佑宝说,书宝宝要回家睡觉了,所以要把读完的书放回书架。这是一种隐喻,仿佛抽出这些书,就可以把奶精灵从妈妈那里请出来,永远不离开他。
午睡的时候,佑宝闹腾得乏了,沉沉睡去。
晚上,爸爸哄睡。哭闹几声,呼唤着“妈妈”,但佑宝还是没有招架住爸爸的儿歌串烧,像往常入眠了。夜间我陪着佑宝睡,一夜好眠。
黎明,小家伙醒了。抬眼望见妈妈,安心地笑了,随之反射性地要吃奶。早晨这一顿奶,我打算最后戒掉。因为初醒的孩子比较脆弱,吃完这一顿,才有力量适应一日的断奶。
Day 2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早餐吃得饱饱的,我和佑宝元气满满地外出游玩了。今天去游乐园,游乐园声光电玩具较多,并不太适合小朋友长时间玩耍,好在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在海洋球里,我带着佑宝结识了一众小朋友。我们在海洋球里玩下雪游戏、够月亮游戏;然后又辗转坐上小坦克,在里面玩起超市游戏;过一会,又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再后来,我们又回到海洋球,大家一起滑滑梯。
充分的亲子互动和同伴互动,使佑宝特别满足和喜悦。午睡时,佑宝只哭闹两声,我抱着他说:“奶精灵虽然走了,但妈妈在的,佑宝是个好孩子,奶精灵会记住你的。”
我用手指游戏逗他,“虫虫飞,虫虫飞,飞到南山吃露水,露水吃不到,回来吃青草。”小家伙被逗乐,忘了吃奶这一茬。稍倾,他搂着我甜甜入睡。
晚上,爸爸哄睡。睡梦中喊妈妈,我在呢。
一夜好眠。
Day 3
平稳期。
清晨继续母乳。
上午我和佑宝出去游玩。佑宝和小朋友们滑滑梯、学猫咪躺在地上晒太阳,学小朋友摔倒哭泣,玩得忘乎所以。
午间迟迟不睡。想吃奶,被轻描淡写地转移了。我放下控制,尊重他的节奏,不评判,佑宝在床下面倒腾得差不多了,躺在我身边睡着了。
晚上,爸爸哄睡。我陪着。
一夜好眠。
Day 4
退行。
雨天微凉,我们散步在小街上,发现廊檐下多了几个燕窝。小燕子扑棱着翅膀盘飞着。我抱着佑宝仰头痴望,燕子离巢,迟迟不归。恐被我们吓到,我们依依走开。
草木葳蕤的林间小路上,佑宝发现一个水池,无水,佑宝爬进水池,欢脱地来回跑。播放音乐,小家伙在水池里踮起脚尖跳舞。
走到一处泥泞的小水洼,佑宝摔倒了,溅了一身泥。我提议回家换衣服,佑宝又就被其他东西吸引,全然忘却湿哒哒的裤子。好吧,一路上陪着他迂回走过好多地方,或绕着繁花小径追逐,或在小广场踩水泡……近家门的时候,佑宝又想往回跑。
我让他推我,佑宝的游戏开关被启动,追着我跑起来,追到的时候,竭力推我,我故意被他推得老远。就这样,边追边推,我们回到家里。
午睡的时候,佑宝喊了两声“奶”,我抱着他夸张地说:奶精灵不是回家了嘛!佑宝乐呵呵,很快忘记。
白日多顺遂。
夜晚,我给佑宝洗澡、读书,仍让爸爸哄睡,我在厨房做酸奶。忽而,佑宝哭声连连,起初我不经意,想着很快会平息。熟料愈演愈烈,竟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正在倒牛奶,慌乱中牛奶洒了一地。佑宝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妈妈的拥抱和抚慰,而我却在挤着冰冷的牛奶。草草收拾一下,推开卧室的门,问了先生几句,就接过佑宝。
佑宝还在哭泣,抽抽搭搭地喊“奶,奶”,我拍着佑宝,轻轻说:“佑佑乖,佑佑想吃奶了,妈妈知道,佑佑想吃奶了。奶精灵回家睡觉了喔。妈妈在,妈妈不离开宝贝,妈妈永远爱宝贝。”
佑宝的哭泣一时也难以平息,我不能说太复杂的东西,就用手轻轻环抱着他,说:“佑佑乖,妈妈喜欢佑佑,佑佑也喜欢妈妈,妈妈在,妈妈在……”佑宝逐渐平静下来,但因为刚才哭得太剧烈,小身体不停抽泣着。我又接着说:“妈妈刚才在做酸奶,佑佑喜欢喝酸奶,明天早上就可以喝到酸奶了。酸奶香香的、酸酸的、滑滑的。”
佑宝逐渐可以回应我了,我继续说:“酸奶里还要放芒果、樱桃、草莓、葡萄、猕猴桃、香蕉……佑佑想在酸奶里放什么?”佑宝奶声奶气地挤出一个字“桃”。我又问:“佑佑还想在酸奶里放什么?”佑宝答“果”。
我继续叙说关于酸奶的话题:“嗯,酸奶里放各种各样的东西,西瓜、香蕉、芒果、菠萝、草莓、樱桃、苹果、榴莲,核桃、瓜子、蘑菇、黄瓜、南瓜、茄子、小番茄,月亮、星星、雨滴、小花、小草、小蜗牛、小猫咪……”越说越慢,越说越轻,佑宝的呼吸也变得均匀,小家伙睡了。
其实,如果佑宝坚持,我是有打算让他吃一顿奶的,孩子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次成长,偶尔的退行又算得了什么。但佑宝只哭喊了两声“奶”,就没有再要了。此刻他更多的是需要我,而不是乳汁。孩子焦急哭闹,除了对乳汁的惯性需求,还有对妈妈的依恋。
Day 5
午睡困局。
早晨,我起得比佑宝早。他醒来后,我把他抱出卧室,脱离了哺乳的固定场所,佑宝似乎不那么渴望吃奶。早晨这一顿从今天也开始断吧。冲好奶粉,我把佑宝抱在怀里喂配方奶。
今天是儿童节,附近的幼儿园正在进行亲子戏水活动,佑宝被吸引了。幸运的是,门卫大叔让我们进去玩。见到这么多小朋友,佑宝开心极了。玩水的过程中,佑宝不小心被一个小男孩刮倒了,小男孩回来把佑宝轻轻扶起。我对这个幼儿园的好感度开始上升。
午睡,没有母乳的加持,佑宝迟迟不睡。拖到下午四点才入眠,我走出卧室的时候,有点亦仙亦魔了。
晚间继续由我哄睡,佑宝乏了,只说了声“奶”,就睡了。
Day 6
游园。
和偶遇的小朋友一起放风筝,佑宝放不起来,却攥着线不放。我和另一个男孩的妈妈配合,男孩妈妈举着风筝,我从线中间拉紧风筝,绕着佑宝跑着放风筝,几个小朋友们跟在我后面跑。
佑宝因为放不起来风筝,还拿不到线,急得要哭。小男孩抱佑宝,佑宝笑。小男孩惊喜地说:“他笑了,他笑了。”几个小朋友轮流抱着佑宝玩。
夜晚,散步去光影隧道。
今日很累,很满足。小家伙很快入眠。
Day 7
几近成功。
清晨5点醒来,佑宝哭着要吃奶。
我抚慰:“佑宝想吃奶了,妈妈知道的。奶精灵飞到奶瓶里了,妈妈给你冲奶好不好?”佑宝继续哭,我说要不我们喝酸奶,酸奶里放入蓝莓、香蕉。佑宝注意力似乎有点转移了,但一会儿又哭,要吃奶。小家伙真的饿了,我把他放在佑爸怀里,起身冲奶,冲好放在佑爸手里,让他抱着佑宝喝,就跟哺乳一样。
清晨这一波过去了。我要补一会儿觉,佑爸带着佑宝玩。
起床后,听到佑宝在叔叔婶婶那里自在地玩了。
收拾完,外出。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绿林曦照,晨风微拂,感觉生命开始变得清新、轻盈。
谢谢你,佑宝,给我这一段苍茫混沌却又独一无二的哺乳时光。
今日回乡,在老家喜见哥哥们,小家伙秒变跟屁虫。
Day 8
清晨,佑宝萌醒后喊哥哥,并未要吃奶。
我心里空落落的。
后记
断奶,意味着什么呢?
“断奶”(wean)原本的意思是“成熟”,也就是说,断奶意味着孩子的吮吸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充分体验了和母亲亲密的一体性,孩子可以迈向下一发展阶段了。《圣经·诗篇》的作者大卫王曾说:“我的心灵安宁、平静,就像母亲和她断了奶的孩子,我的内心就像一个断了奶的孩子。”
断奶,还意味着释放,而不是拒绝。弗洛姆提出母亲的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母亲不仅负责生养孩子,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释放到更广阔的世界。释放渴望独立自由的生命,允许并支持孩子的自然发展。母亲虽然收回了乳汁,对孩子的爱、关怀和陪伴依然是源源不断的。如果让孩子相信,他是值得被爱的,妈妈一直都在,那么断奶的过程可能要轻松许多。孩子不用经历骤然分离的彻骨孤独,也可以在安稳踏实的节奏中渐渐断奶。
何时断奶?从孩子的身心需求来说,当然是在孩子做好准备了,让孩子逐渐脱离母乳。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母亲们母乳喂养到孩子2岁,但也只是“建议”。母乳的好处毋庸置疑,身体是母亲自己的,她有权决定是否哺乳,以及哺乳多久。前提是对自己,对孩子有清晰的认知。如果母亲愿意坚持哺乳,那也是因为她主动地、真诚地承担起这一使命,而非迫于某个科学的“喂养正确”,或者是社会强加给她的前话语。
如何断奶?现代育儿观比较建议自然离乳。当然,选择突然从孩子的世界消失几天,也可以高效断奶。然而,我们的孩子是有着丰富灵魂的人,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是育儿的常态。所有的育儿问题,都可如是观。唯有保持一颗谦卑之心,感受孩子的需求,才有可能以一颗灵魂遇见另一颗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