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来 乍到
7月17日中午1时左右,K65次客车终于到达贵阳车站。我在车站附近的万眉宾馆找了个单间草草住下。我利用360在手机上仔细搜索着贵州省的贫困县,因为青年时代朱继清先生的一句话,令我久久不忘,特利用今年暑假去完成先生的教诲,他让我们有机会一定要到贵州最贫困的地区去走走,去看看。他让我们去看看那里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民俗文化,教育状况等。并通过我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贫困,关爱贫困儿童。我最终选定了丹寨县和威宁县。丹寨县位于黔南,人口20万左右。我权衡再三,最后决定黔西北的威宁县值得一去。
这是一个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口约150万,它不仅是贵州省人口最多的县,也是贵州省最贫困的县之一,同时又是少数民族居住区。根据新闻媒体报道,贵州省的前任省委书记都曾在威宁县驻点,并进行扶贫攻坚战。当晚,我利用在贵阳火车站住宿的空闲时间,走访寻问了贵州省的贫困情况,好多50岁以上的农民,对威宁县印象深刻,他们都建议我要去就去威宁。说是迟,那是快,我于当晚八点购买了从贵阳到威宁草海的K9581次普快。
威宁见闻录图①是当天到达的贵州火车站,拍到的火车站外景。
7月18日早上6点15分,我从火车站附近的宾馆匆匆赶到贵阳火车站,踏上了去威宁草海的征程。我终于第一次坐上了绿皮上下双层火车,挂在车皮外的“贵阳一一草海”的站牌名称格外醒目。我在2车上层找好了自己的座位,不一会儿K9581次客车终于开动了,火车像头巨龙穿过了山城贵阳,车窗外密密麻麻高耸入云的大楼,不断地从窗外向后抛去。
威宁见闻录图②是笔者第二天乘座的K9581次从贵阳到草海的绿皮双层火车。这是笔者第一次乘座此火车,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
随着火车节奏的加快,我心中的梦想也在这隆隆的车轮声中开始放飞。9点左右,火车到达了安顺,大脑很自然地与黄果树瀑布对接起来。尽管黄果树瀑布那流动的美景,在脑海里一次次出现,可美好的景致怎么也调动不了我的兴趣。因为我知道,这次出征的真正目的地,是实地考察黔西北的贫困地区,沿途美丽的景观再也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为了实现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顶着不被家人理解的压力,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九点半过后,火车开始不停地在隧道中穿行,我从窗外拍摄到的云贵高原特有的喀斯特地貌的画面,想尽快通过手机与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可网络一直传送不出去,我反复多次传送图片都无济于事。窗外群山争峰,不断地调动我的视线。我知道火车已进入了云贵高原,并且已进入了乌蒙山腹地,享誉世界的十大峡谷之一的“走马岭大峡谷"就在此地。
威宁见闻录图③是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穿梭的情形。苍茫的乌蒙山尽收眼底。远处的喀斯特地貌,是那么神奇,令人神往。
火车到达黔西重镇六枝以后,云贵高原的轮廓终于从想象中变成了真实的样子。此时的火车在高原半山腰里不停穿梭,像一条发威的巨龙在绝壁中攀爬,我俯视窗外的谷底,明显感觉到头晕目眩,心惊肉跳。再平眺窗外远处层层起伏的山峦,空旷而幽深,宏大而壮丽!裸露在外的喀斯特地貌,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生长在溶岩缝隙的小乔木时而被裸露的岩石分开,时而又密聚地抱团在一起。散落在谷底的居民房顶,像打碎的玻璃碎片,洒落在崇山峻岭之间,大阳一照亮光闪闪。
威宁见闻录图④是散落在沟底的居民房屋星星点点,在谷底是那么清秀,那么幽静,山清水秀,怡然自得。
六盘水过后,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就看到了一个山间坝子,即山与山交界的空旷地带,一般由黄土组成,土地肥沃,人口密集。12点半以后,火车经过五小时车程,行程353公里的路程,终于到达终点站一一草海车站。出了检票口,我在不大的空旷的广场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上有几朵白云在飘飞,高原的空旷着实让人心旷神怡!我拿起手机迅速把草海车站的全貌拍了下来。我要将它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威宁见闻录图⑤是9581次客车的终点站一一草海车站。出了检票口,就是威宁县城区。
二、威宁见闻
7月l8日中午1时许,我终于到达滇黔交界的威宁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也被称为“阳光城”。
威宁见闻录图⑥,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政府驻地。
今天是周三,我得在下午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下班前,打探到该县的贫困乡镇,否则挨到明天,又要耽误一天。我顺着1号公交线路,在陌生的威宁县城里寻找着该县行政中心,没费多大工夫,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办公大楼耸立在我眼前。入门处有四根黑色大理石方柱,上面雕刻着精美图案,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行政楼因依山而建,从门前的大道沿花岗岩台阶而上,大概有一百来米,分为大约四个休息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大概有二十几步花岗岩铺就的台阶相连。站在对面宽阔的民族广场,向对面县政府办公楼驻地仰望,气势恢宏,严肃而庄重!
威宁见闻录图⑦,是威宁县人民广场,广场左角的雕塑大形版刻似书形的巨书,向外打开,里面书写着威宁的演变历史,是人们了解威宁的窗口!
威宁见闻录图中是威宁县民族广场。广场正对面是政府驻地。广场右角是一口铸造的铜质圆形铜鼎,后面是广场增高的大型舞台,舞台边的月亮形曲边,是大型浮雕群。
两点钟我来到A栋主楼一层,看了政府机关的分布平面图,知道自已要找的“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办公室”就座落在C栋三楼审计局的隔壁。
威宁见闻录
图⑧,是承担着威宁扶贫攻坚的主阵地。全县的扶贫攻坚的所有信息,将会在这里汇聚。
两点四十过了,我依次敲响了挂着有关与抉贫工作相关的牌子的房门,都没有回应,正在我纳闷的一瞬间,我看到隔壁审计局办公室的门开着,我冒昧地走了进去,先掏出自己的身份证,说明我来此地的用意,接待我的是位45岁的中位妇女。她身材高挑,肌肤白皙,体态微胖,看到我的身份证,她满脸的微笑。她一边招呼我先坐下慢慢说话,一边倒了一怀茶水双手递给我。她接着又找来电扇,先将风扇调到最高档,后将她办公桌上的李子拿来分发给我吃。她听了我的来意之后,从心底说出了对我此举的敬佩之情。我告诉这位审计干部说,我只是想借这次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能有机会接触社会,全身心地去了解贫困地区,并把自己所见所想,用文字真实的记录下来,让全社会有爱心的同志,都来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都来关心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威宁见闻录 图⑨,穿着民族服装的老人,在大街上开心地交谈着。
一阵寒嘘之后,这位审计干部婉惜地对我说,你这位远道而来的同志,来的真不凑巧,前两天扶贫办还在这儿办公,这不他们刚搬走,听说搬到了“便民服务中心"的对面,在“大数据中心"三楼里办公,你不妨去哪儿找找!哪地方在五里岗,坐1路或5路到终点站便是。这位审计女干部,不停地叮嘱,生怕我找不到地方!
威宁见闻录图⑩中的小女孩,穿着艳丽的民族盛装,在观看过往的行人。
临行前,这位中年审计干部,留下了她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她建议我去石门乡去看看。并写下了威宁县六个极贫乡镇的名称及联系电话,并一再叮嘱我,有困难一定要打她的电话!看到这一幕,我倍感温暖,浑身的疲惫一扫而尽。在感激之中我让她留下了她的名字和电话,这个在异地他乡如亲人般的女干部,她叫严景兰,她胸中也装着家乡的扶贫工作,她心中也惦记着家乡的贫困地区,她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威宁见闻录图十一,是集互联网+于一体大数据中心。
当我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大数据中心见到扶贫办的方成同志,已是下午四点。看到他们还未整理的办公室及文书档案,他告诉我他没法提供有关文件或相关扶贫材料。方成同志也建议我去石门乡去走走,去看看。
据方成同志介绍,石门乡离威宁县城约140公里,它是贵州省二十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也是原贵州省委书记的扶贫驻点地点。从县城去石门,每天只有中午2点的一趟班车到石门,并且要去威宁凤山中心客运站乘车。当晚,我早早在凤山客运站附近,找了一家简易的旅店住下,准备明天去威宁最偏远的石门乡去实现期待已久的梦想!
威宁见闻录图十二,承担着全县客运交通的现代化客运中心。
三 石门之行
7月21日早上6时许,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在从驻地到凤山客运中心的路上,我陡感身上有阵阵凉意袭来。我打开手机,发现显示的温度是16摄氏度,而此时我的故乡所显示的温度近攝氏28度。对于7月下旬能体验到16摄氏度的温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的有如此温差,失落中我不仅暗自庆幸,我竟然能享受到了夏季中不开空调所带来的舒适,幸哉!美哉!
威宁见闻录图十三,现场釆集到的温差对比图。
来到凤山客运站门口,一股烤土豆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来到“一"字排开的二十几个烤土豆的摊位,仔细观察着一个土豆从开始烤,到最后填进人们肚子的全过程。人们先将挑选好的大小长短、匀称光滑的土豆,放在装有蜂窝煤的炉面上,用一张与炉口刚好大小相仿的铁网把炉口严实地罩上,人们不停地翻动着土豆,直到土豆身体开始冒白色青烟,表皮呈现焦黄的硬壳,用手轻轻一捏,土豆没有硬状,就可以食用了。
威宁见闻录图十三,富有黔西特有的民族风味的烤马铃薯。切开马铃薯,洒上辣椒盐巴,即可食用。
人们除了烤土豆,还烤鸡蛋。土豆两元一个,鸡蛋一元伍角一个。我买了一个土豆三个鸡蛋,算作我的早餐。土豆的吃法很特别,先用刀将土豆从肚中切开分成两半,中间洒些辣椒面盐巴,再将两块切开的土豆原位合上,即可食用。我慢悠悠地嚼着刚烤熟的土豆,忽然想到吃惯了大餐,饱胀着肥头大耳,满嘴油光发亮的款爷,如果每人能省下他们不上馆子的一顿饭钱,再把这顿饭钱捐给贫困地区,我们这个社会该多美。原以为这极简朴的吃法,只是普通百姓的专利,没想到这个在高原极其方便的食用方法,给过往的游客带来如此的方便,我心中不免对这些满脸灰矇土脸的普通百姓,立刻产生了敬畏的情感,他们不再卑微地坐等天上掉下馅饼,而是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在自食其力地养活着自己!
威宁见闻录图十四,笔者第一次品尝烤马铃薯,余香四溢,味美可口。
在凤山客运中心站的地下停车场,我决定先乘座到中水镇的客运汽车,然后再转车去石门,这样比先前计划去坐中午两点直达石门的车,就足足快了大半天了。
汽车驶离了威宁县城,在车流不是很多的乡镇公路上一路向西。道路两旁全是一望无际的马铃薯和苞米地,成片的三膜马铃薯塑料大棚遍地都是。马铃薯的枝杆已由青变黄,部分叶子已变黑,成熟的果实全埋在黄土里,正等待主人挖掘出来见见阳光。遍地的苞米地里,苞米枝杆一人多高,顶端都开满“米"字形的花,每珠枝杆上都结出一到两个挂着红须的玉米棒。这无边的马铃薯及苞米地间隔地分布着,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高原的峡谷地带,这对看惯了水稻种植的人来说,目之所及只能让人感到震憾了。
威宁见闻录图十五,具有黔西农业特色科技兴农战略一一三膜马铃薯塑料大棚,为黔西高效农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为农民创收找到了富裕之路。
观风海镇过完以后,汽车一路山高谷深,汽车顺着盘山公路而上,越往前走越荒凉,一路上见不到几个人。看到山下万丈沟壑,心惊肉跳!双手只得牢牢地抓住系在腰间的保险带,随着车身不停地颠簸,身子也不停地前后摇晃。翻过一条岭,越过一道岗,汽车又在半山腰向西前行。
威宁见闻录图十六,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穿行,路下是高山深涧,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惨状。
快进入石门,我的心一下子像悬在云端里。汽车在半山腰盘山而行,脚下是一眼看不见底的河谷,汽车每拐个弯,心跳的厉害,两手死死地抱着座背靠,生怕一松手就来个人仰马翻。我不敢往前看,双目紧闭。两腿不停地打颤,只盼汽车早点到达石门车站。
威宁见闻录图十七,威宁最极贫的乡镇一一石门乡。
当我踏上用青石铺成的石门街道时,已是中午两时许。这座距说有一百多年的老街,地面全部是用条形青石捕成,街道两旁的两层楼房都是青墙灰瓦,开着木格的方形窗子,空灵而古色古香,这情形让人眼晴顿时一亮!
威宁见闻录图十八,具有一百多年的石门老街,经历着一百多年的苍桑巨变,依旧换然一新!百年老街的石门街,铺着青石,见证着百年苍桑。站在半山腰的街道,我向四周细细的观望:四周群山环抱,形成一个天然的挡风屏障。这里民风淳朴,悠闲自得,于世无争!我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陶翁笔下的世外桃园了。
威宁见闻录图十九,被群山环抱的石门村寨,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可谓世外桃园。
石门乡地处威宁县西北部, 全乡总面积140.59平方公里。距县城140余公里。辖14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共计2061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7.8%。石门乡东与云贵、龙街两乡镇接壤,北与彝良县的熊家池和洛泽河为界,南与黑土河镇相依,西面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毗邻。地形西高南低,正坐落在逶迤的乌蒙山岭上。这里最高海拔白刀岭2762米,最低海拔熊家沟1218米。这里海拔落差较大,雾大阴雨多,气候温差大。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石门乡行政区划图。
走进乡政府大门口,一眼就看到左边的大楼的外墙上,有两排醒目的标语,在昭示着过往的行人:“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达目标"。右边的大楼外墙上,自上而下写着:“脱贫攻坚,石门率先”。而乡政府大门口的电子屏幕,24小时在滚动播放着: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室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滚动播放的电子显示屏,昭告基层干群脱贫攻坚为第一要务。
走进石门村,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贫困村脱贫计划和贫困人口脱贫计划详尽而周密。
他们还成立了“定点包干攻坚指挥部”。按照“脱贫是底线,致富是目标”的要求。处理好输血与造血,外部给力和自我发力,脱贫与致富,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重点打好“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攻坚战″(重点是水利和交通),“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产业就业脱贫攻坚战”,“服务提升攻坚战"五大战役。同时还制定了“到村到组责任链”。让扶贫攻坚不留后患,不留死角。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二,脱贫攻坚战的“到村到组的责任链”不留死角。
为了真实地了解石门乡扶贫攻坚的真实情况,,我来到了女姑村,亲自走访了三家农户。她们分别是雷寿婷、刘新珍、张春义家。这三家都有一个共同点,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家务农带孩子。家家都种有马铃薯,苞米,家家都喂有2头猪,几头牛,还有羊,并且有些牛或羊是政府送到农户手中。每家房子,第一层是自家盖,第二层及盖瓦的费用则是政府按相关标准统一执行。每家还有个共同点,就是多孩户较多,这会增加脱贫的周期性,据说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三,左起依次为笔者走访过的女姑村初三学生,她们是张新珍、雷寿婷、张春义。这是笔者与他们在一起的留影。
四,高原明珠一一草海
在中国的三大高原天然湖泊中,大多数人只知道青海湖和滇池,却很少有人知道黔西的草海了。这次有幸亲临草海,要不是在地图上搜索威宁,草海可能永远要与我擦肩而过。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四,富有地域风情的草海入口一一西海码头。穿过该码头,就是珍稀黑颈鹤冬季来此中转度假的栖息之地。
草海,又名南海子,八仙海。它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保护区面积一百二十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是46.5平方公里。它是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候鸟越冬地,也是世界十大高原湿地观测区之一。每年在此越冬的鸟类超过10万只,是黑颈鹤等二百二十八种鸟类重要越冬和迁徙的中转站。有“高原明珠”、“生物基因库”、“鸟类王国”等美誉,被列为国家一级湿地。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五,笔者次日所补拍到的草海湿地专供游人观看,所搭建的观景木桥长廊一角。
初入草海,已近黄昏,景区的所有入口已全部刚刚关闭,我好说歹说,工作人员就是不让我进入景区。情急之下,我说尽好话寻问身边的老年长者,能不能指出一条便道让我一睹草海芳容。老人家看我是外地口音,指了指景区后面的马路说,从那儿一直向北,便是草海的全貌。我道了谢,一路向北狂奔而去。正当我跑的咽长气短两脚不能动弹之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嘎”在我脚边停下。
“叔叔,你是从远道而来,天又快黑了,你想去看草海,请快上我的车吧!”一对青年情侣驾着自驾车,态度诚恳地邀请我坐上他们的车,急不可待地要送我去看草海。
青年情侣见我迟疑,坐在副驾上的女青年,打开车前门下了车,又打开车后门,自己主动地让开副驾座,迅速地坐上后排座,微笑地对我说“叔叔别怕,我们是当地人,知道哪儿能进入草海,你刚才在景区与那位工作人员的对话我都听见了,所以我们就驱车赶来专为送你去看草海!”
当他们知道我来威宁是来作贫困地区的社会调查时,这对情侣感慨万千,两对钦佩的目光盯着我看了许久,他们为自己的义举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下了车,我给这对情侣鞠了躬,道了谢。我来不及问他们的姓名,忙掏出手机拍下了他们的车牌,就让这块车牌来代替这对情侣的姓名吧,这车牌代表着威宁的新一代人,也是对一位远道而来的游人的最高礼遇!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六,代表着威宁新一代的青年情侣的车牌号,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草海。这车牌号像一块勋章,将铭记在我的脑海里。
当我踏进草海腹地,水天相接的湖面,落日已沉入西天。晚霞快要退去的一朵红云,倒映在湖面,深蓝的湖水,青青的碧草,轻轻的风,吹拂着水面,像害羞的少女搽着淡红的胭脂半捂着脸,似笑非笑,含而不露,那神韵,那幽静,是我生平见到过的最美容颜!
威宁见闻录 威宁见闻录图二十七、二十八,落日西沉,晚霞退去的湖面,如蓝宝石一般,静谧而神韵,空灵而悠远!
据当地人介绍,草海春夏之交的细黄鱼,当地人也叫“鱼包虾”、红虾、银鲫鱼满湖都是。
到了冬季,大量的黑颈鹤来此越冬。黑颈鹤身高1米多,身着灰白色羽毛,修长的颈脖上围着一条黑缎带似的羽绒,头镶鲜红珠顶,光亮夺目。婀娜多姿的黑颈鹤,飞舞若仙,立姿亭亭,其声高亢响亮,数里之内皆可相闻。看到静静的草海,我即兴赋诗颂之:
黔西明珠唯草海
落红玛瑙天上来
夏有银鱼包红虾
颈鹤冬舞来度假
再见了石门,再见了威宁,再见了草海!感谢这一路帮助过我的所有朋友!这一周的黔西南 之行,将载入我人生的旅程,它时刻提醒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8年7月于中山维港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