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时代,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个板块,但当下企业发展理论已经从短板理论变成了长板理论,将木桶倾斜发现一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长板的长度,也就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补齐短板,激发发优势
为什么在工业化时代都是在补齐短板?工业化时代比耕时代进步在哪里?农耕时代是单一,经验积累?工业化时代是标准化,工业化时代?
刚进入工业化时代,大家都在学习新本领,都在补短板?补齐短板后,都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是因为自己坑太多?一些必须的基本知识都没有?
到了工业化后期,常识性的知识储备大家都有了,已经到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了,社会需求已经饱合了,又进入激发优势的时代?
工业化时代的短板理论有什么优势?社会需求是供不应求?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不需要配合?粗放式经营?
后工业化时代,社会供过于求了?已经开始转化为精细化生产?竞争激烈了?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呢?
还是要大而全吗?这样的付出值得吗?付出的时间适合吗?当下是否要求做事效率的时代?补短板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吗?
当下要求是长板理论,是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否可以以小博大?激发优势的效率是否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补短板是否在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做事效率是事倍功半?当下的社会需求是如何的?要求速度?竞品的速度是否可以达到,优秀公司的速度是否特别快?他们有资金,有实力?
咱们是否也要比拼资金与实力?当下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资金,比资金有优势吗?各自激发优势有没什么问题?这样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自己不足的地方要重新去熟悉,这样是否事倍功半?找到优势的合作伙伴是否是最高效的办法?
如何才能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他的优势刚好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的劣势我们是否要求包容?我们是否共同制定原则性的基础合作框架?
只激发自己的优势是否能够长期合作?自己如何掌握主动权?如何保证不处于被动局面?共同理念?共同利益?分权,分利?
从商业模式入手建立好合作关系,找到双方满意的收入模式?
双方激发优势的同时是否可以各自定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不是争名夺利,只拿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就好了,不理别人的利润比自己高。
激发优势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到以小博大,加快进度,提高产能与质量?
具体应用:
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做事方法,用官方的语言来说那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同步进行的,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促进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这样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提升,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而生产关系也不能浮于生产力之上,比如乌托邦。这是一对辩证关系的结合体。
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咱们社会物资严重贫乏,当时咱们的生产力非常低下,所以当时只要产出来的东西都有销路,那时是粗放型的需求,精细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当时的情况是自己哪里不足的地方只要补齐点皮毛,就能满足生产需求。因为大家没达到这样的物质需求。而当下却刚好相反,供过于求,大家选择的余地太大,追求的是极致生活,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研究,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又是各个细分领域都是有高手,自己去研究是做事倍功半的事。如何分权分利各自激发优势反而可以做强做大。
苹果手机好吗?谁用谁知道,咱们就只说好的吧,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如何做到的呢?乔布斯做了个系统,富士康帮他生产,其他玻璃厂也都上市了。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不是激发自身优势到极致的经典案例呢?如何几家公司都各自生产自己的手机,他们能成功吗?但是作为苹果的合作商,他们不求名利,却都上市了,这不就是最好的名利双收吗?
咱们是个小众的细分行业,主要的加工设备是机床。我们的零件70%是由机床加工出来的,但是由于零件比较多,用的机床也非常多,没个几千万都搞不定。所以前期各家公司都没有自己买设备,都是发外加工。很快就将自己的品牌建立起来了。几千万也赚回来了,这时有的厂家就想把机床加工的费用也赚回来,就自己买设备了,结果大部分这样做的企业都停滞不前。因为他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被设备给拖死了。
咱们公司因为是没钱,所以一直走的是外包加工的路线,自己专注于品牌打造,专业化生产,而不做加工这一块。前期我们也得到了很多的建议,什么加工主动权没在手里,同时利润被人拿了大半,但是,咱们有个劣势:穷,买不起设备。所以一直没有去想设备的事。今天这成了咱们的优势。在大家停滞不前的时候,我们公司产能一年翻译1倍,当下已经在行业前5了,而年一起创业的企业想法太多,现在都还在苦苦挣扎。前几年发达了的企业买了设备,现在已经在前5之外了。这不就是激发自身优势的作用吗?
提炼本质:激发自身优势到极致
每日一口号: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一个靠谱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信赖和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