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张国荣去世20周年,9月12日,由叶大鹰执导,张国荣、梅婷主演的《红色恋人》老片将在艺术联合院线复映。
影片首演是1998年7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与当年现象级电影《泰坦尼克》正面刚,票房2507万元,相对于据说是3000万的投资,这个成绩很糟糕。
但是话题度一直是很高的,从选角到上映,一开始质疑怎么能用香港艺人,且银幕形象一贯柔美颓废的张国荣(他刚刚演过《霸王别姬》)来演共产党员?后来又说故事表现得个人主义的爱情至上,集体主义的革命缺席。或许因为有好莱坞编剧和演员的深度介入,影片表现得与传统的“革命”电影不同,有人直接将其批评为“闹剧”。
虽然在网络上看过,但我还是准备去电影院去再次感受,个人认为有如下看点:
1、张国荣的角色演绎。
之前虽有诸多争议,但对于张国荣的表演,都很认可,尤其是传统的浓眉大眼的正面人物演员,如张瑞芳,就说:“我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张国荣演的靳,我能接受。”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演地下党员李侠的孙道临也说:“张国荣演的靳与我演的不一样,但同样是地下党人的形象。
他在电影中的经典名场面,甚至都为日本观众所熟知:2000年,张国荣在日本举行“热·情”演唱会,演出期间播放了几部电影的剪辑片段,当《红色恋人》的靳在银幕上出现;“此刻,正有一群顽强的展示,正不屈不挠地坚持着他们的新年,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主义,他们的名字叫——”场内的日本观众竟然以熟练的国语齐声和道:“红军!”
2、张国荣的命运隐喻。
所有与他合作过的人都称赞张国荣为人阳光,善良,细致,大度,而这部电影中的靳这个角色,却与他本人有诸多关联,尽管当时不为人知:靳的妻子是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她自杀后,他才成为坚定的革命者。靳向美国医生讲述她的死亡:她是从楼上跳下来的。楼很高,她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很长。
靳身上及脑部曾多处中弹,这导致他会间歇性癫痫发作,非常痛苦,而美国医生告诉他,手术会有成为白痴的风险。他因此拒绝手术,因为:“如果不能骄傲地活着,我宁愿选择死亡。”
3、张国荣的英文台词。
靳的角色设定他是留法归来的学者,在学校担任老师,而因为故事的叙述者是美国医生,所以片中所有的台词都是英文的。能够胜任这个要求的,在当时的影坛也没有几人。据说张国荣的英式英语非常典雅,把好莱坞的小帅哥泰德·巴勃考克都震翻了,在这位中国大明星面前表现得非常紧张。而第一次上大银幕的梅婷,则是提前几个月就把英文台词都背得烂熟。
1998年的时候,中国观众还不太习惯看英文对白和中文字幕,但是当年的《疯狂英语》,迅速出版了《红色恋人》的英文版对白磁带。连电影的英文片名《A Time to Remember》,都是张国荣亲自取的。我在网上看的,是译制片感觉的中文配音,自然损失了原版的神韵。
4、25年前营造的声画效果与特别的时代氛围。
25年前,制作《红色恋人》就采用了杜比环绕声立体声响,当年不菲的预算,应该也都物有所值。
而虽然这是一部批判“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革命电影,却不影响其高调登陆台湾。台湾传媒称其为“红色风暴”,广告说:“特别准备了真诚捕捉电影中时代氛围的系列赠品,赠送给购买两张以上预售票的观众。这些赠品包括有《红色恋人》典藏纪念版全开海报、一套四张的精美明信片,以及《红色恋人》精彩片段VCD等。其中套装明信片,除了特别邀请名家精心设计四款剧中主角搭配电影中造型的复古沙龙照,更在背面留有30年代知名文人的情爱箴言,包括张爱玲、徐志摩、钱钟书等中国30年代独特风格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一个时代与个人爱情间的敏锐诠释,让钟情于这个时代氛围的观众更能够将《红色恋人》的独特魅力珍藏”。
当年的2507万元是中国内地票房,不知道在海外和港台的收益如何?不管怎样,我对这次复映还是很期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