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春季如何喝水?
春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个时候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稍有诱因即可诱发。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身体小血管扩张,再加上户外活动增多使代谢增加,容易造成机体失水,缺水后的血液黏稠、流动缓慢,对于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来说,更容易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花粉和干燥的气候还会刺激皮肤使其发生过敏、皮疹等症状。春季预防这些疾病的主要措施就是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的缺失。最好是喝淡盐水,以缓解出汗造成的体内盐分流失。
3.16 夏季如何喝水?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水分流失较大,因此对水分的需求格外多,但是夏天喝水也有讲究。
(1)要喝适量的淡盐水。淡盐水可以补充由于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最方便的方法是在 500mL 饮用水里加上 1g 盐,并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预防电解质紊乱。
(2)应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在夏季,不少人在大量出汗后,选择饮用冰水或冷饮,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但大量饮用会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起中暑。夏日炎炎,很多人都会选择饮冰水。其实冰水对胃脏功能不利,饮温水更有益,因为有助于身体吸收。
(3)喝水要少量多次,不能暴饮。不少人在生活中习惯以是否口渴来决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是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的一个重要信号。口渴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 100~150mL 为宜,间隔时间为 0.5h。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夏天喝水量的多少必须特别注意。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通常多次饮水来消暑,但水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患者、肾衰竭患者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而对于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肤干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则可对缓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怀孕期的妇女和运动量比较大的人水分消耗多,也应适当多喝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