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作者: 丹溪草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06:39 被阅读0次

    #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第一章 社会动物

    5 人类大脑生理结构的进化及忧患因子之谜

    从技术层面来认知,人类进化的过程是无比宏大,从灵长类动物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今天构建文化,创建音乐,用数百种不同的语言交流,回头望望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可以说这几百万年的演进历史不仅仅是适应生存的命运抗争历史,也是很大程度上改变生存环境的历史,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族群在生物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诸多种群的社会动物世界,为什么是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界处于边缘低位的族群,成为“地球主人”的中心地位,而且随着这种地位的形成,相伴的优越感也与生俱来了。使我们许多人在看待其他物种时,突然自认为是起来,而且视其他物种为“动物”,仿佛它们都应该是臣服于人类了。这种傲慢和冷漠算不算也是人性中的变迁属性内容呢?那么生成这种变迁属性的原因又在哪?

    人类往往自视甚高,很多人首先认为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比其他物种的大。但是从深层剖析发现,其实人类“超级大脑”的形成关键并不是大脑的大小,而是更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有科学家专门对各种动物进行大脑的对比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并不是最大的,脑体质量比也不是最高的。做个比较,人脑的平均重量约为 1.36 千克,约占人体总重量的 2%,而对于体型明显比我们大的抹香鲸和大象,大脑约 8.2 千克和 5 千克,约占身体的0.1%。另一方面,老鼠的脑体质量比与人类相似,而在其他动物中,如某些田鼠和鸟类,这一比例甚至能高达 10%。

    由此可见人类既没有最大的大脑,也没有最大数量的脑体质量比。用脑质量和脑体质量比来解释人类的“超级大脑”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寻找其他的原因。

    于是又有科学家作出研究,提出脑指数(EQ)比较指标,新的测量方式也应运而生。所谓脑指数(EQ),就是衡量脑的相对大小的一个度量,即动物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脑的大小的比值,常被用来估量动物的智力。它与脑体质量比相似,参考某些异速生长和尺度因素,这些因素与大小尺寸、体型、功能、行为和解剖学有关。因此,脑指数考虑的因素是会更全面一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水生哺乳动物,鲸鱼和海豚,它们的大脑有很多的脂肪胶质细胞,在寒冷的环境中充当绝缘作用,以确保大脑的其他部分功能正常。这些脂肪胶质细胞虽然属于大脑的一部分,但是实际情况中并没有起到大脑的作用。这些细微差别无法用脑体质量比来解释,但脑指数考虑了更多类似这样的因素,从而对物种间的智力比较评判显得更加准确。

    还有智商(IQ)和情商(EQ)。大家知道智商(IQ),通常是用来测试我们的学习能力,但作为一种有效的测量工具,很多人认为这种测评方式并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简单地说,它没有考虑教育的实效作用、遗传因素以及与教育相关的文化规范、社会经济水平。情商(EQ)是用来衡量一个人识别、处理、分析、反应、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不像一个人的智商,可以随着年龄成熟和经验积累有所改变。情商通常被看作是智商的一种补充。

    科学家又有新研究,发现大脑功能不同于化学反应,智力解释最有力的论据是我们大脑的连通性和敏感度。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快速有效沟通的能力被认为是我们智力的基础。大脑的连通性与大脑的大小有某些关联。一个更大的大脑可以提供更多的表面积和内折,从而导致更多的神经元连接,来表现更高的智力。

    人们大脑中“灰质”的体积,以及额叶的体积,似乎与智力有密切相关,这些组织有分布着很多突触和神经元,而更丰富的突触和神经元就意味着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处理信息,以及实现大脑不同区域之间更多的连接,从而提高逻辑和推理能力。事实上智力的开发取决于大脑不同区域互动交流和信息反馈。

    人类大脑和其它动物的大脑的重要区别在于:发达程度不同、脑容量不同、组织形态不同。

    (1)发达程度不同:人类大脑皮层相对发达,其他动物大脑皮层显得简单,大部分只具备生理功能。

    (2)脑容量不同:首先,人的相对脑量是最大的,人脑的脑量大约是黑猩猩的 3 倍,而且人脑并不是黑猩猩脑的简单放大,在结构上也有明显的差别。其次,人脑比黑猩猩脑明显增大的地方是颞叶、顶叶、额叶,顶叶向上向后增大,排挤并覆盖了部分枕叶,导致人的后脑勺更浑圆饱满,颞叶向两侧并向上发展,让脑壳加宽加高,顶叶和颞叶基本是同比例增大的,而最大的变化在于额叶,额叶不仅仅是简单增大,而是以比其它部分更快的速度增大。

    (3)组织形态不同: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与动物的大脑除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重量与体重之比占优势以外,最大的区别还在于人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大脑又有以第二信号为刺激条件的高级神经活动区域,这是人类的高级智能所在,是任何动物都达不到的。这种高级智能促进了人类对复杂环境和自身改造的深度思维,发现个体间的差异。

    神经系统研究学者的近期发现,人类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就是说由于实践经验原因可以引起大脑结构的改变。过去的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生长完成后,大脑结构就不再发生变化。大脑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互相连接,通过加强或削弱这些连接,大脑的结构也是可以发生改变的。神经可塑性是人类可以实现自我开发、不断突破、实现超越提升的一个核心基础。

    人类许多新发现的确是颠覆着我们的固有认识,不过看字面意思还是可以理解的,神经元会一直生长变化,也说明我们的人生努力有无限的可能性和现实价值,也说明人类的进化仍在不断的进行中。所以自我改造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改造自己,神经元才会焕发新生,长出新的神经元,加以巩固后就是不一样的自己了。只要你不改变,就只是在一遍一遍地重复旧有的神经元,过着重复的人生,而且随着一遍遍地重复强化而更加根深蒂固。

    科学家的研究或许就是要寻找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主人”的种种理由。但是,似乎还没有能够找到足够有说服力的依据。而事实上人类这个貌似主宰地球的“主人”,在治理地球和管理人类自身上,水平和能力都没有表现得那么完美。至少与蚂蚁和蜜蜂比较,人类还是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然而,现实人类在地球上已经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我们有理由怀疑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激发了原始人类,或者说是在万千年的进化中生成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应该和原古人类的基因突变相关联,基因突变本身也和一切事物同样具有两面性影响,而其中存在的有益方面就可能会使物种增强适应性,引导生物向新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基因突变促进物种进化的原动力作用。我思前想后,是不是可以把这种促使人们强烈自我超越的内在物质取名为忧患因子,应该属于长途大迁徙中,安全感缺失的紧张状态诱发的基因突变的产物。因为人类之所以能够与普通动物拉开差距,就是因为人类有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够实现超越自我,这一点即使成为了地球“主人”了,还是没有改变。重要的是为什么人类平常的大脑中会有忧患因子存在,难道说几百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长期处于安全感缺失状态么?为什么人类总是能够不断地超越极限,不断地突破认知,这显然还是一个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4-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rj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