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的小伙伴都在问小鹅:
公务员考试到底选择省考好还是国考好?
省考和国考时间会不会冲突?
这里上海高顿公考统一回复一下
一般来说国考和省考时间不会冲突
说实话,其实很多人参加国考都是处于一个试水的状态,毕竟岗位数量在那里摆着,尤其是好岗位,竞争那叫一个热闹,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旅游旺季的时候千军万马呈三角形挤一个小门,国考不外乎如此。这个时候你没挤过去,可能是你没人家壮(没人家准备得好),可能是你排在大后面(比人家起步晚),也可能是你跑偏了(复习方法和内容不对),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但是,但是来了,这些可能的原因,在后面的省考你都有机会去弥补。
先说说省考的优势吧:
一是岗位数量多,竞争人数相对少,这直接意味着上岸几率大幅提升;
二是离家近,对于不想离家远的同学来说,通过省考到本地当公务员,那可真是太香了,离父母近、周边熟悉、人际关系好打通等等,之前讲国考的时候都讲过,在此就不赘述了,你们懂的。
三是晋升相对较快,为什么说相对呢,因为这不是绝对的,哈哈,皮一下,因为目前省直市直等地方政府单位对于年轻干部越来越重视,提拔很快,尤其现在职务职级并行之后,工资也跟着涨的快,相对而言,有些国考的单位(比如国税局,真的太南了)提拔的就相当的慢……
这里小鹅整理的复习计划
希望可以帮到备考的小伙伴
一、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备考之初,我们就要统筹分配整体的学习时间,分阶段确定好自己的复习规划。
1.打基础阶段
这个阶段就像在最开始一级的阶梯,虽然海拔低,但是风景秀丽,土地肥沃,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有的人说后面冲刺最重要,但是我觉得打基础才是最为重要的阶段,题型万变不离其宗,基础打好了一切变化都是虚妄,秒秒钟解之。
若首次备考,打基础阶段优先学习技巧,如果有老师带着,自然就跟着老师脚步走了,对照讲义,一定要做笔记(除了可以加深记忆,还方便后面回顾知识点);特别是要用上提高效率的笔记法,真的大大方便第三轮复习效率。
若已有基础,同样建议再回顾以前的笔记,查漏补缺。
2.强化提升阶段
来到进阶阶梯,海拔略高,风景壮丽,本阶段不论有无基础,皆需要通过专项题目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强化各模块掌握能力,不求快,求稳,尽量做到看到题目立刻能联想到用什么公式和技巧去解题,同时注意整理总结,建立积累本,整理易错题目。做题!做题!做题!!!
3.冲刺阶段
来到顶层阶梯,海拔超高,风景绝美。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本阶段同样不论基础,都要限时套题(只做真题)训练,不仅求快,还要追求正确率,根据训练情况分配各模块做题时间、调整做题顺序。
二、行测模块备考
1.资料分析
国考和省考的考查形式、内容和知识点相差不大,正常准备即可。资料分析分值大,得分易,属于必须拿下的模块。
注意事项:牢记并会运用公式及变形、速算技巧等解题方法,在平常练习中提高自己提取材料中数据信息的能力,同时注意整理回顾自己的易错点和常掉陷阱,加深记忆,达到90%正确率没问题。
2.言语理解与表达
国考和省考的考查形式、内容和知识点相差不大,正常准备即可。但要注意一下所报省份有无特色题型和题量的变化,比如部分省份会有病句、歧义句辨析等新知识点,据此调整备考策略。
注意事项:掌握各题型知识点和快速解题方法。选词填空,注意上下文之间逻辑,积累词汇量,明确词义词性;阅读理解,多做题培养语感,训练跳跃式阅读,结合解题思路,抓住关键词、中心思想分布位置,一般集中在开头、段中和结尾;篇章阅读,融合了逻辑填空、阅读理解、标题、排序等,综合性比较强,注意寻找关键词、转折词、中心思想;若有病句歧义句辨析,需了解病句歧义句基本套路。同样,整理总结很重要。
3.判断推理
国考省考内容相似,题量上大部分省考比国考少5道图形推理题,内容上基本都是考查图形、类比、定义、逻辑(广东不考定义),其他正常准备即可,这个模块虽然内容多而杂,但是分好拿,不拿90%以上正确率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注意事项:(1)图形推理。图形推理相对中性,规律就这么几个:位置规律、样式规律、属性规律、数量规律、特殊规律、空间重构等,背过就是分,还说掌握不了的可以去面壁了。有国考基础的需要注意省考比国考在考查内容上更灵活多变一些。(2)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送分题,不多做解释。(3)逻辑判断。掌握各类逻辑规律,其中逻辑论证是国考和省考的重点考查部分,也整个逻辑判断的基础。推理公式和变形要时不时的拿出笔记背背加深记忆,配合大量刷题,对培养逻辑思维也大有裨益(考研也考逻辑,可以多面开花)。
4.数量关系
国考省考内容大部分一致,省考难度低于国考,国考会绕来绕去,但省考基本上考查的比较直接,会公式和解题方法就能拿分,无非是做的快慢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国考都选择放弃这一模块,觉得数量关系性价比不高,占用时间长还不一定能拿到分数,那么现在告诉你省考比较简单了,如果想得高分,那省考就不要全放,有选择性的放弃难题才是最优方案,一句话,有分不要是憨憨。
注意事项:熟知数量高频考点及知识点,和差倍比、工程、行程、几何、概率等,然后每个题型根据所报省份历年考题整理出典型题目,牢记公式,有针对性的多练习,然后根据自己的错题方向,得出自己的强弱项目,做针对性的强化,最后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情况选择性答题,优先做拿手题型,弱项实在不会,那就凭感觉选,尽人事听天命。心态不能崩,遇到数量关系不要怂,要知道公考的数量关系考查的大多数是小学、初中或者奥数题目,什么意思呢,就是小学生、初中生都能做,你还能做不了?做的慢?练啊,无他,唯手熟尔。
5.常识
完全看个人积累和命,有时候准备的再多不如别人随便看了个剧或者球就拿到分数了,所以这个模块不想说它,不可控性太多,在备考过程中也不建议专门拿出时间复习常识,性价比太低,只能祝蒙的都对了。
三、申论模块备考
把申论放在最后不是因为它不重要,有一句话叫做“
得申论者得天下”,因为申论整体分值波动大,高的七八十,低的四五十,很容易拉开差距,而且大部分人没有系统的学习申论,这就容易形成一条腿走路的局面,所以一定要重视申论的学习。
国考与省考除了时间不一样之外,考查内容上省考大部分会根据所报省份省情做文章,所以在备考过程中除了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时事热点外,一定还要多积累所报省份的省情时政等,一旦押中,先不说最后分数如何,起码在考场上心里特别稳,心稳状态自然就好,分数也低不了哪里去。
申论表面上看考察的是写作能力,实际上是考察在机关办事的基本能力,以及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的能力,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思维表达能力,这对于没在机关工作过的人来说其实是有难度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站位,多看多练,就可以站在政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