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
五脏腧穴在背上的什么部位——读《黄帝内经》灵枢 背腧第五十一

五脏腧穴在背上的什么部位——读《黄帝内经》灵枢 背腧第五十一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7-02 14:13 被阅读0次

五脏腧穴在背上的什么部位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胸中大腧在杼zhù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黄帝对岐伯说:我还想知道五脏腧穴在背部的部位。岐伯说:胸中的大腧在项后第一椎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下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下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下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下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下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下的两旁。五脏腧穴都在脊柱的两旁,左右相距为三寸。

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要确定、检验这些穴位时,可用手按压腧穴处,如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病人原有疼痛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所在部位。

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对这些腧穴,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邪气盛的用泻法,正气虚的用补法。用艾火补的时候,不要吹艾火,要等它自己慢慢烧灭。用艾火泻的时候,则应快速地吹旺火,再用手拍艾条,使之急燃而迅速熄灭。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胸中大腧在杼zhù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今天学习了五脏腧穴在背上的什么部位。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学经络穴位一定要知道的特定穴# 背俞穴,募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躯干部,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 《灵枢 ...

  • 针灸二十六种刺法

    1、输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

  •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

    1输刺 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

  • 慢性肾病缓解穴——肾俞穴

    肾俞 别名高盖。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 肾,肾脏也。俞,输也。 本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

  • 🔥艾灸项目|乾坤泰脊灸

    【调养原理】 1.五脏六腑在背部均有相应的反射背腧穴,这些背腧穴分布在脊椎两侧的膀胱经上,对脏腑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五十:背俞篇

    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歧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

  • 腧穴的发现

    腧穴的发现 黄岐之 “腧穴”是经络学说中基本的概念,中医针炙医治的部位主...

  • 背腧穴

    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 心五督六椎下论, 膈七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 气海十...

  • 扶阳调理方案

    第1-5天艾灸背部:大椎,心腧(双穴),肝腧(双穴),脾腧(双穴),胃腧(双穴),肾腧(双穴),命门,次髎(双穴)...

  • 养生小知识调理颈肩腰椎

    【养生】后溪穴:统治颈肩腰椎病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脏腧穴在背上的什么部位——读《黄帝内经》灵枢 背腧第五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ub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