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班上有好些家长都在抱怨,自家的孩子很难沟通,而且不知道感恩。
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
有一天早上我和孩子他爸都上班了,儿子自己在家找校服没找到,打电话冲我大发脾气,怪我们没把衣服放好。
偶尔吃完饭叫孩子帮忙收一下碗筷,他很不乐意,还会怼上一句:凭什么叫我收?你不也用了的吗?
周末上补习班,眼看时间快到了,大人都急得不得了,儿子依然慢条斯理,磨磨蹭蹭,最后总是急慌慌气匆匆的出门。
我这几天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之前听话懂事,乖乖巧巧的孩子,怎么好像变了?是哪里出问题了?
以下是我的思考,不知道是否正确,还有待观察和验证。
首先儿子马上就10岁了,开始慢慢要进入青春期了。一方面大脑发育,激素分泌等生理原因造成情绪波动较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做主,所以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家长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中国人的界限感一直都很弱,尤其在亲子关系上。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可是父母却大包大揽,这样长臂管辖养育出来的孩子很容易成为“白眼狼”。
上面说到的校服那件事,是因为我和他爹平时总是看到孩子有脏衣服就去洗了,晾了,最后还要收好叠放进衣柜。孩子慢慢就默认这些事本来就是家长的事情,所以他找不到衣服不是去反思自己该如何整理衣柜,而是把气撒到父母头上。
因为孩子学业比较重,所以平时很少做家务,这个在大多数学生家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习惯了当伸手掌柜,偶尔让他做点家务事,他会觉得是父母把自己的任务扔给他,自然就不乐意了。
所以我想,孩子慢慢长大了,很多东西早就该还给他的,现在还还不算太晚。
今天下午4点有篮球课,3点钟我跟儿子说:今天妈妈送你。我现在整理房间,你估算好出门的时间,提前5分钟来叫我可以吗?儿子答应了。3:40老爸忍不住提醒:差不多了,该出门了。儿子回了一句知道啦,然后没动。我原本也在关注时间,但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开口,让孩子自己安排。又过了5分钟,老爸忍不住第二催,儿子很不耐烦:我自己知道!我继续忍住不说话。又过了两三分钟,儿子来叫我:妈妈,我们可以出门了,我已经把东西收好了。于是我们拿起东西出门,开车,到球场,离开课还有两分钟。
要知道,以前总是我们着急,不停地催催催,有时看时间来不及了,还会帮着儿子收拾要带的东西。这样,打篮球,或者说打篮球不迟到这件事儿就变成了父母的事儿,而与孩子无关。
当我今天把孩子的事儿交由他自己做主安排,他就有了责任心,会主动思考,主动动手。
等到慢慢的明确了边界,孩子会知道哪些事儿是自己的事儿,哪些事儿是父母的事儿。如果是自己的事儿,别人又给予了帮助,他才会懂得感恩。
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们已经剥夺了孩子太多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失去了体验失败、挫折、承担责任,品尝自然后果的宝贵经历,现在是时候该还给孩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