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刘澜的《极简管理学》,虽然是管理方面的,但让我很多方面的思维通透很多,对以前非常关注的“心智模式”了解更清晰丰富了。
关于心智模式其中有一段: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被朋友问到平常如何工作。他说:未来隐含于现实之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趋势。朋友问:我也仔细观察世界局势,为什么没有得出跟你相同的结论呢?
奈斯比特的回答是:因为思维(心智)模式不同。并用雨水与土壤做了很比喻:
思维模式就像是雨水(信息)所灌溉的土壤,土壤的不同会导致生长的植物的不同,而思维模式的不同会促使人们得出的结论不同。思维模式就是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心智模式不但决定我们接收信息,还会影响一个人的目标、方向。
一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系的学生有机会采访爱因斯坦,他发誓要问爱因斯坦一个别人忽略而真正智慧的问题.在翻阅了爱因斯坦所有的论文和所有对爱因斯坦的访问后,忽然一个灵感触发了他,于是他问爱因斯坦:“作为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家,您觉得什么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一边含着烟斗,一边闭着眼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灰尘在光线里面飞。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他睁开眼睛看着访者,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这个学生困惑地说:“爱因斯坦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或者哲学问题吗?”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发明防御和攻击性的东西,把人与人隔得越来越远;但是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会终其一生去发明联系、创造链接、发明让人越来越近的东西。”
善恶,因果逻辑,是一个人最底层的心智模式。
我们掌控意识里的东西,同时又被未意识到的东西掌控。
心智模式就是这样,意识到它,它就会成为你的强大助力,;未意识到它,就会成为它的傀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