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读书
易中天中华史 先秦 卷五从春秋到战国(7):屡战而霸楚庄王

易中天中华史 先秦 卷五从春秋到战国(7):屡战而霸楚庄王

作者: 为你写思的哥布林 | 来源:发表于2024-02-25 06:10 被阅读0次

    在前面的争霸故事中,一直有楚的影子,作为南部崛起的蛮夷之国他的王在春秋五霸中也有一席之地。原本楚成王以为这个位置会是自己的,作为楚国的第三个王在位四十六年,亲眼看着齐桓和晋文相继称霸,宋襄和秦穆跃跃欲试,感觉自己不比他们差啊于是积极的参加的争霸活动中。

    召陵之盟,与齐桓公分庭抗礼的是他;城濮之战,与晋文公一决雌雄的也是他;绑架宋襄公,又在第二年把宋军打得满地找牙的,还是他。春秋前期的争霸,处处都有他的痕迹和影子。满怀雄心壮志的楚成王没想到自己会死在亲儿子手里,或者说是死在了自己的好色之心上。

    楚成王妻妾成群,出于对其中一位姬妾的宠爱动了废嫡立庶的念头,结果这个消息却被太子商臣知道了。商臣带兵包围了王宫,逼楚成王自杀。不知道是出于拖延时间还是真的嘴馋,楚成王提出吃了熊掌再死的要求,但这个要求没有被批准,无奈之下的楚成王只好自缢身亡。

    成王提出吃了熊掌再死,也不被批准。成王无奈,只好自缢。但他吊死以后却不肯闭眼睛,因为拿不准这些不肖子孙会给自己上一个什么样的谥号。谥号是最后的面子,死了也得要。

    随后商臣即位,是为穆王。穆王虽然弑君弑父,要算乱臣贼子,但列祖列宗的基业却在他手上得以拓展。穆王在位十二年间,灭江(在今河南息县) ,灭六(读如陆,在今安徽六安县),灭蓼(在今河南固始县),伐郑,侵陈,伐麇(读如君,在今湖北郧县),围巢(在今安徽巢县),干得有声有色。可以说,穆王去世时,是把一个即将成功的霸业,交到了儿子手上。

    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手里一手好牌的楚庄王即位之初却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史书上似乎也没有记录原因。我们只知道,三年之间,这位仁兄不理朝政,不出军令,一味地骄奢淫逸。

    就这样玩了三年后,楚庄王突然收心了。头一年,他就联合秦国和巴国灭了庸。三年后,又联合郑国侵陈侵宋,后来更命令郑国痛打背楚降晋的宋国。这时郑国已经变成楚的小弟,晋国则由于灵公被杀国内动乱,几乎无暇多顾。于是庄王一路凯歌,把队伍开到了周王室的眼皮底下,声称要在王畿之内搞军事演习。

    楚庄王耀武扬威。此时的天子已不是襄王,也没有齐桓和晋文这样的华夏霸主来护驾。外强中干的周定王摆不起架子,只好放下身段派王孙满去劳军。楚庄王则志得意满,竟向天子的代表王孙满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来。

    这实在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九鼎传为夏禹所铸,使用的青铜则来自天下九州,象征着夏对各部落国家和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后来夏桀失德,九鼎迁商;殷纣失德,九鼎迁周。鼎之所在,即权力中心所在。楚庄问鼎属于大不敬,决心捍卫王室尊严的王孙满告诉楚庄王:政权的合法性在德不在鼎,上天是视德授权的。现在周德虽衰,却天命未改。鼎的大小轻重,还是不问为好。

    楚庄王听了,一言不发,收兵回国。楚退兵并不是因为他感到羞愧,而是楚庄王知道楚国当时的实力很强,但却还没强到称霸天下的程度。

    的确如此,楚庄王的称霸,很艰难。如果说齐桓公是“不战而霸”,晋文公是“一战而霸”,宋襄公是“战而未霸”,秦穆公是“战而半霸”,那么楚庄王则是屡战而霸,血战而霸,苦战而霸。

    其中最惨烈也最悲壮的,是成就了庄王霸业的围宋之役。说起来这场战争的祸端,其实在楚庄王自己。起因是有一次楚庄王同时派出两个使节分别出使晋国和齐国。出使晋国的,要路过郑国;出使齐国的,要路过宋国。根据当时的国际惯例楚的使者应该向郑宋两国借道,可楚庄王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还特别叮嘱使者直接过境就可以无需借道。

    当时的郑国早已被打得服服帖帖,只好忍气吞声没敢发作。可宋国可没惯楚国的毛病,两年前宋跟晋、卫、曹三国建立了攻守同盟。盟约规定,如果有谁被人欺负,当共救之,叫“恤病”;如果有谁背叛同盟,则共讨之,叫“讨贰”。这个条约,宋国执行得很到位,可惜也只有宋国执行到位。

    面对楚人的蛮横无理,宋国的执政华元说:途经我国而不借道,这是把我国看作他们的边陲小镇,等于是亡国。得罪楚人,引来兵祸,也要亡国。如果同样是亡国,那就宁肯死得体面而有尊严。结果楚使申舟被杀。

    申舟在出使之前曾经进言楚成王:郑国聪明,宋国糊涂,路过郑国的肯定没事,路过宋国我死定了!

    庄王却说:敢?他要杀了你,我就灭了他!

    因此当得知申舟之死楚庄王觉得自己被宋国啪啪地打脸,立即下令发兵围宋。

    楚庄王之怒宋人是抵挡不住的。宋依约向晋国求援,却被晋国拒绝了,此处又引出一个成语“鞭长莫及”。

    晋景公原本是打算救宋,却被一位大夫拦住。这位大夫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事我们管不了。上天正眷顾楚国,我们岂能争锋?是河流湖泊,就要容纳污泥浊水;是山林草野,就要藏匿毒蛇猛兽;是美玉,就一定隐含瑕疵;是国君,就必须忍受屈辱。这是天道,君上还是等等吧!

    于是晋国按兵不动一箭不发,只派了一个名叫解扬的使节去安抚忽悠宋国。可惜解扬路过郑国时,却被郑人抓获送进楚营。楚人用重金贿赂解扬,要他去送假情报。解扬三拒不成,只好答应。可当解扬登上楼车向宋城喊话时,喊出的却是:宋国弟兄们顶住!我军全部集结完毕,马上就到!

    上当受骗的楚庄王勃然大怒,下令要杀解扬。

    庄王对解扬说,出尔反尔,什么意思?非我无情,是你无信。上刑场吧!

    面不改色的解扬说,君能发布命令,叫义;臣能完成使命,叫信,以诚信实现道义,叫利。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哪有同时完成两种不同使命的?一个使臣受命而出,使命就是生命,又岂能被人收买?先前应付君上,只不过为了把寡君的话带到宋国。那才叫作守信!

    于是楚庄王放解扬回国。其实解扬喊不喊话都无所谓。事实上,到鲁宣公十五年(前594)的五月,楚人军粮已尽,也熬不住了,庄王只好下令收兵。

    这时随军出征的申舟的儿子却跪在了庄王的马前。前面说过,申舟是明知必死无疑,也硬着头皮前往宋国的。他这样做,一方面固然因为王命难违臣道有责,另一方面也因为庄王夸下海口许下诺言。现在,申舟已慷慨赴死,庄王却言而无信,此话怎讲?

    楚庄王无言以对,也无颜以对。这时,楚国的另一位大夫出了一个主意:在宋国的郊野盖房子,修水利,开荒种地,而且说干就干。传递给宋人的信息也很明确:申舟之仇,非报不可。你们一天不投降,我们一天不走,一年不投降,一年不走;一辈子不投降,一辈子不走。反正我就跟你们杠上了,看谁扛得过谁!

    宋人闻讯,举国震惊,欲哭无泪。因为从去年九月至今,宋都被围已八九个月,城中早已粒米无存。国人只能交换孩子杀了吃掉,拆解尸骨作为燃料,哪里还能再坚守?

    此时宋国执政华元挺身而出,半夜三更潜入楚营,把楚军统帅子反从床上叫起来。华元说,寡君派元来实言相告:敝国弹尽粮绝,只能易子而食,析骸以炊。但即便如此,要我们签订城下之盟,则无异于亡国,断然不能。如果贵军能够后退三十里,惟命是从。

    现在轮到楚人震惊了。他们退军三十里,与宋国签订了条约,相约“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并以华元为人质。

    至此,鲁、宋、郑、陈皆从楚,楚霸业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中天中华史 先秦 卷五从春秋到战国(7):屡战而霸楚庄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a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