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学的心学课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36:心猿意马靠啥拴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39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40条
学习体悟:
心学静坐不是禅坐,什么样的坐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省察克治很关键。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对《传习录》一定要熟(不同阶段对同一个问题会有更深层的理解),你才不会理解跑偏。不但不会跑偏,他们相互之间参互错综使我们理解的更清楚。
视频第39集文稿:(在记录中,个别地方根据个人的理解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中午做了几个常见的静坐姿势小视频,就是为这条服务的。这一条讲的是刚刚接触心学,有很多人都需要静坐。先生说刚刚学很多人都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就像我们之前讲的心乱如麻,杂念纷飞像一缸水特别浑浊,乱七八糟的杂子在水里面浮荡着。这样的心其实是办不了事的,内心状态也会充斥着很多焦虑烦恼等等。所以需要静坐,让它一点点沉淀下来。就相当于心猿意马的状态能够把它给稳住。就像能把野马给拴住一样。因此阳明先生就教给学生们静坐。
我们以前也说过阳明先生在滁州、在辰州龙兴寺等很多地方都教过学生静坐。他也担心学生误把心学里面的静坐当是禅坐。他一再强调心学静坐不是禅坐,什么样的坐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让你的心一点点安静下来。这就能做到让浮着的那些水里面的杂质一点点沉淀下去。
但是到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事情就不能一味的在“安静”上“沉迷”,你需要的是省察克治很关键。关于省察克治在之前视频我们讲过,在这里不再大幅度的去展开了。省察克治就像捉心里的贼。我们在《心学往事》中阳明先生曾经讲过捉山中贼易捉心中贼难,这是阳明先生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个提法。到后期我们详细拆解心学原理的时候,会把这条拿出来,它远远比我们表面上看上去的其实要蕴含深刻的多。我们在学习《传习录》说你要反复去读,因为只有你把它读熟了,你才会发现,其实前面和后面的一些相关联的条目是怎么样去对应的。比如说这里面讲的关于静坐还要省察克治,你不能向后面提到的去“何思何虑”(学习的阶段不同),因为刚刚开始的时候,你一定要有这“思虑”,思与虑就是要从省察克治角度去思去虑。我们说心学最高境界就是“何思何虑”。这是《易经》里的话,意思是不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小心思、小九九去思考去琢磨。因为内心的良知它都预设好了,相对应的方案。只要这事情来了,它自然而然的就随感而应,物来顺应。事情一过来马上就会非常清晰,恰如其分地去“照"它。所以你不需要自己去用你的小心思去琢磨,这叫何思何虑(这是达到一定境界后的修习)。
但是如果你去这样想,那最初的时候,你用的功夫就跟这个矛盾了。阳明先生讲,最初的时候你心乱如麻,杂念纷飞的时候,你是需要一点一点让心沉静下来。这时候你需要思虑省察克治。阳明先生举了个例子,就像猫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就去查你内心念头。要想达到猫捕鼠的这个状态需要特别安静。必须把你内心杂念纷飞的状态 给稳定下来。但是一旦有老鼠出现的时候,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这势“嗖的一下就窜出去。阳明先生讲要像猫捕鼠一样,注意力高度集中,你要能够达到这个状态时候,然后才能够去察觉到你内心里面杂念。
后面还有一条就有人问阳明先生,说:如果说你在很安静的时候,你把你好色、好利、好货这些毛病一个一个的找出来。本来你还没有这个想法,可是你坐到那里去找,找出来准备把它消灭掉,是不是相当于剜肉做疮。阳明先生说:这个我估计不是你自己的想法,可能是我门人没有理解到位就给你讲来耽误你。他还说,这个做法,这个功夫很多有大本事的人,十年了仍然在用,非常有效。如果你不用你就给我搁那,别做坏了我的方子。你看每个时段他所说的东西,侧重点都不大一样。就像之前我们所讲的”孔门言志“,在《传习录》里面出现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对《传习录》一定要熟,你才不会理解跑偏。不但不会跑偏,他们相互之间参互错综使我们理解的更清楚。
这条我们所讲的再简单总结一下,
当我们最开始学心学的时候,心很乱,心猿意马的时候是需要借助静坐,让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安定下来。
安定之后,你的心已经能够很容易的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关键的要做省察克治。去察内心自己的念头。如果不正把它端正过来,如果有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傲慢等等想法,一点点把它给端正过来磨除掉,去掉病根。
本讲主要讲的就是这两条,大家好好领会一下。花一点时间修习心学,心若不动,物来顺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