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到底是谁毁了儒家之道(五)

到底是谁毁了儒家之道(五)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2-08-31 09:39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

    奔走

      道没(中)

    南宋中期,理学传到了朱熹手中,他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尽广大,致精微”,建构了包括天理论、人性论、修养论、格物致知论在内的完整系统的思想学术体系。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和南宋朱熹理学派的合称)终于问世。

    程朱理学的思想核心是“理”。断言“理”先天地而生,是天地之道 是万物之本。这个理蕴藏在万事万物中,人要通过认识,研究事物去求得这个理。

    而这个理被对应在各种具体关系中,如君臣、父子、夫妻……。人们在面对和处理各种关系时必须遵照这个理。应该抑制自己的欲望,思想,行为去适应理,这就是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

    存天理、去⼈欲,就是要⽤天理战胜⼈欲,朱熹还⽤理在⽓先来论证君⾂,⽗⼦,夫妇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是天地的规律,和⾃然界的四季⼀样,是天理使之如此。天理,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千万年磨灭不得。以此告诫人们,你的命运和地位是天注定的,你只能在规定的范围里尽自己的本分,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能有逾越之举,否则就是违背天理。而且这种天理亘古不变,世代不休。

    把这种虚无缥缈的“理”放在人性之前,通过牺牲人性去遵守他们心中理解的“理”。这与儒道一直以人性发展为中心,去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为人性发展服务的思想核心完全背道而驰。也与孔子心中思想日趋自由,解放的大同世界更是相去甚远。

    在此之前,儒道都是遵循天地人心,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性解放。从孔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爱至泛”,到“有教无类”;到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性从神权,王权,不平等,被歧视中一步步解放出来,一步步去靠近孔子心中自由平等的大同世界。而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又给人性套上了枷锁。这样的理,难道还合乎天道人心吗?它已经脱离于人心,人性之外。让人们去掉人性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去遵循一个遥不可及的“理”。那么用这个“理”构筑起来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死气沉沉,民怨沸腾的社会。

    衣钵

    这是对自由,开放的儒道的无知和亵渎 !也是对人性的亵渎!是人性解读的倒退!是完完全全已被扭曲的儒道。这将会让先道大儒们千百年的功业毁于一旦。

    这个“理”实则是在天地和人性间架设的一个个囚笼,人性的思维,活动空间被限制得异常狭小,步步是禁区,处处是雷池。让人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久而久之,人性里的自由,活跃,创造性将荡然无存。

    对于帝王们来说,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结果。所以他们无条件支持理学变成顶礼膜拜的神学,支持“理”变成金科铁律的纲常,变成赤裸裸迫害人性的工具。

    儒学能屹立于历史数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能吻合天地,解放人心,和时代一起进步。它的自由,开放的精神一直为人性的解放和帝制王权进行着不懈的抗争,使它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历史变革中一次次脱颖而出,推动历史向前。

    而现在,它已背离初衷,失去天道人心,它把人性关进囚笼的同时把自己也关进了囚笼。固步自封 作茧自缚,一步步呆滞,僵化,一步步迫害人性,违背天理,成为帝王的统治工具,它的腐朽 没落是必然的。

    更可悲的是,这种扭曲了的儒家之道因为极力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而被大加追捧,成为元、明、清几个朝代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成为了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唯一教材。天下人都在学习这种扭曲,封闭的儒道,天下人都被这种腐朽,没落的儒道流毒。儒道从孔子造福天下,拯救苍生的宏愿变成了荼毒天下,遗害万民的工具。儒道,从此开始滑向深渊,它控制下的中国,从此万劫不复。

    孔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底是谁毁了儒家之道(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hk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