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到底是谁毁了儒家之道(一)

到底是谁毁了儒家之道(一)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2-08-25 11:54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

    儒道孔门

    孔子的儒家兴起于礼崩乐坏的东周春秋时期。它继承了周礼的核心思想,并加以改进和拓展,使新兴的儒道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心向往。在当时思潮群起的“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为显学,在世间广为传播,影响巨大。至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终于走向历史前台,成为帝王和历史的选择,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核心,开始主导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

    它秉承着自由开放之道,不断在社会变革中调整修正,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两宋时,它的影响和成就达到巅峰,却从此故步自封,作茧自缚。偏离了它原来的自由、开放、革故鼎新之道,扭曲变形,成为禁锢思想,祸害人性的工具和帮凶,逐渐和它主导的王朝一起腐朽没落。

    那么,它失道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谁毁了儒家之道?

    无道乱世

    一 道源

    “道”这个概念源自《易经》,这部被后世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上古奇书在那个蒙昧犹存,文明初萌的时代就系统阐述了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简单地说就是时刻在运行着的,主宰天地自然变化而又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和轨迹,谓之“道”。影响中华历史文化走向,塑就中华文明精神的儒家、道家、墨家……皆出于此。

    根据天地自然变化规律,来指导人们相应的人事活动,就可以趋吉避凶,抑恶扬善,这是《易经》的作用。而《周礼》则将这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对应到世间的人伦、人道、人事方面,塑造了一个等级分明、以礼立序、以乐致和的社会礼乐规范,以此达到上下和谐、稳定秩序、安定人心的作用。

    确实,《周礼》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构筑了一个当时思想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的繁荣和谐,国富民康的理想社会。上位的王者勤勉努力、心系天下、修德补缺;各级官吏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体恤下民;平民庶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这就是孔子心中心驰神往,念念不忘的理想社会。周礼依据当时的天道人心制订的礼乐秩序,开创了一个历史上国泰民安的楷模。

    道运行不止,天地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人心也在不断改变,而人事规范秩序也要相应调整,不然就会腐朽落后而被淘汰。

    周礼在时代的大潮中终于显得僵化而不合时宜,被社会和人心变革的滚滚洪流抛弃。礼崩乐坏后,天下无序,战乱频仍,礼义无存,历史进入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时代。

    孔子认为天下纷乱,战火连绵的原因是天下失“道”,“无”道。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稀不失矣。

    意思是王室衰微,诸侯僭越犯上,礼乐教化混乱,天下失序。诸侯以一己之欲,随意征讨,祸害百姓。但诸侯主政不合天意民心,所以是不能长久的。

    他认为要消弭战乱,重回太平,必须是一个有道的局面。即有一个威仪天下的君王,一套凝注人心,规范秩序的礼乐。应该说他的这种思想是符合当时社会实际的。

    但他眼中的“大道”远不止如此。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描述了他眼中大道运行,天下大同的愿景蓝图。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作乱而不做,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是天下人的天下,把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出来,管理事务;人人讲求诚信,相互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年人能发挥才智,幼童能顺利成长;使鳏夫、寡妇、无依无靠的人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能婚配;人们不私藏财货,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屑为自己谋取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就叫理想社会。

    这就是孔子眼中的道,也是儒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指南。这样的社会,到现在都令人神往。这也是孔子在乱世中创立儒家,力求消战止乱,救民于水火,开创太平盛世的初衷。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儒道的逐步实现,却只能依赖于君王,寄希望于君王能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勤政爱民,使儒道能救世济民,安定天下。这是儒道因形势不得不做出的让步,孔子清楚地知道,世道人心的发展离大同社会还相距甚远,这是一条遥远而漫长的路,需数代人的努力方能成功。而当前能做的,就是依靠有道之君,推行儒道,尽可能的治世安民。

    孔子因此在乱世中四处奔走 ,推行他那遥不可及的理想……。

    所以,儒道从一开始就不得不放下身段,委曲求全。这是孔子的无奈,也是历史的必然。

    困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底是谁毁了儒家之道(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wa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