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梅有归期 | 来源:发表于2023-11-29 12:10 被阅读0次

11月15日,一小虫二出题:看见

正文

今天想说的是一个看不见的故事。在昆明时,哈尔滨有一家医院主动联系我,让我回来之后过来上班,因为那时候我还没从云昆明回来,就跟他说要等一个月,然后这边的人事也就说可以。

等我回到哈尔滨这边,就联系了一下医院的人事,然后双方见过面之后觉得很合适,就定下来这件事情了。

上班之后的一段时间,医院你产后康复科都没什么人,就只有以前几个患者联系之后过来做了盆底修复。

除此之外,平常就比较闲,这跟应聘的时候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就动了走的心思,然后内心犹豫纠结了一个月,终于在这个月底的时候提出了离职。

说来也巧,就是在即将离职的这段时间里,然后科室又收了几个患者,但是因为我要离开了,就不能服务这几个患者的,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麻烦,所以我就答应教科室的一个小护士来学习腹直肌骨盆手法。

我最初的想法是这个钱我已经花过了,那就给她们省点钱吧,就答应免费教他们。

而我为了善后就没有说把这个手法藏着掖着,都很实在地拿出来交了,包括我自己琢磨出来比较有用的手法。

其实当时我学这个手法也花了很多钱,但是我没有大肆宣扬,说我这个花了多少钱,怎么怎么样的,我觉得就是应该不断持续地学习,这不是很正常吗?

可能科室负责人觉得这个手法很简单,然后人人都可以学得会吧。就话里话外说,这个手法跟别人的不一样等等。

你看,我这边提出主动教,却又让人觉得手法好像不值钱,倒是没明着说,但是话里话外都觉得我这个不值钱,说上一个技师花了几万块钱学的正骨等等,其实学没学谁知道。

即便是花钱学的,那人家不交给你,你不也是干瞪眼吗,就是我这边,即使不值钱,我不想教你,你不也得花钱出去学吗。

没想到我好心没办出好事来,人家不领情。哎呀,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当时就不教,反正我都不干了,能怎么样呢。

现在是我出力不讨好,又是这个不一样,又是那个不一样的。其实不一样才是正常的,如果都一样,那就不用出去学了呀。

再说了,一项技能没有三五年,也练不出来呀,这两天就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学走,那也不可能啊。

说来说去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就不应该免费教,要教也要收点钱,这样他才不会觉得我这个东西不值钱。

所以当你的付出不被看见的时候,还是有点恼火的,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ie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