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生报道时,看着形形色色、一个又一个青春靓丽的少年少女在父母家人的陪伴之下来到这座开始他(她)们新的人生的大学城,我有种小激动。
一年前,我和他们一样,怀着惊喜、雀跃、紧张的小心情来到北绣,在学姐学长的带领下,找宿舍、报道、领军训服。准备齐全却又好像还没有准备充分,就这样,匆匆的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一年已过,摸爬滚打中也总结了些许小经验,今天有学妹来问我:土土学姐,你能给我讲讲大学的生活吗?
我想了又想,简单回答似乎说的不够全面,所以今天我思索后,写出来了一些自己一年里跌跌撞撞中领略到的一些经验给刚刚步入人生2.0阶段的大学新生们分享一下。
又是一年报到时
一、关于成长
我想要说一下思维方式的转变。刚刚离开高中的你们可能还禁锢在“高中思维”的牢笼里,学习总是需要“挤牙膏”一样的督促,但你们要知道,在大学学习你们只能靠自己。
大学没有你们想象中轻松,你们的一些学长学姐从最开始踏入大学时的一定要拿奖学金到如今浑浑噩噩的60分万岁,这样子的状态是很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
有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埋怨老师讲的差劲,怪罪同寝室的舍友贪玩影响自己。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的高等数学课遇到了一个“迷”一样的老师,所说的“迷”谓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总结来说就是上课和没上课一样。我和舍友其实有时候也小小的放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上课,虽说作业按时完成,但是在冥冥之中惰性也养成了。后来在我们多方的投诉之下,终于换了一位“高水平”的教师,课讲得十分生动有趣,可惜惰性养成,我废了很大的劲儿才重新找回满勤的学习状态。
一天高数课后,我的舍友皮皮说:“其实和老师没关系,老师好,也有逃课缺勤的、挂科不及格的(人)。”
其实,所谓“大学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忘初心,不要忘记如今你们对大学的期待与对自己人生的规划。2018年火起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在这里其实也十分得体。
二、关于社团和学生会
作为一个“过来人”,另一个建议就是,积极的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加入一些有意义的社团。人际交往在大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你们无需刻意迎合,只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愿意去做的事情就好,但是宁精勿多,过多的社团不仅消磨了你的精力与时间,你得到的收获也不会太大。
有些小萌新对于学生会有些疑问与困惑,到底应不应该加入学生会呢?在这里,我不能给出你们很明确的答案。不可否认的,学生会会给你们带来锻炼的机会,你们的组织能力可以在这里得到培养和提高,但相反的是你们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课余甚至是偶尔牺牲掉上课的时间取融入到学生会的活动当中。
前些日子某高校聘请学生会主席的通告中用到行政官职称谓让不少人吐槽“官气儿”重、“官瘾儿”大,其实在大学的生活中,我们并不少见这样子的事情。
我和你们一样,在入学时,我曾兴高采烈的加入院新媒体部门可是后来感觉与初衷相背离就退出了。但是我从不后悔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我也很感谢新媒体部门教会了我采访、报道、编辑、运营等技能,这是我的财富。
在大学,付出的时间要与回报成正比,而其中的天平必须由自己掌控。
三、宿舍关系
有很多萌新问我,学姐我很担心宿舍关系,其实这也是你们来到大学要上的第一课—-包容与理解。
五湖四海,六面八方,她来自江南水乡,她来自辽阔草原,她来自丽江古镇,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人,也许你们生活习惯不同,认知事物的看法也有偏颇,但是你们要学会包容与理解,舍友会是你们大学四年最亲近的人。
我曾经也担心宿舍关系不好相处,遇不到“情投意合”,“相见甚晚”的朋友,但是后来事实告诉和我自己多虑了。
“妖精们的盘丝洞”是我们的QQ宿舍群聊名,大妖精、小妖精、汪汪精、蘑菇精、很神精、月饼精,六个姑娘打打闹闹,这是我大学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可是我并不能因此否认确实有很差劲的宿舍关系的存在。群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专业的第一,是一个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却很有思想、很有但当地一个男生。他的宿舍关系不好,舍友没日没夜的打游戏,披星戴月的看小说,他曾经和我说,我都不想回宿舍,所以只好常奔图书馆。
其实,宿舍关系好坏对于大多数人是个大问题,好的有互相怼怼却又共同进步的“学霸宿舍”、坏的更有一个宿舍6个人有7个群的各自不和。
但无论如何,学姐想说的是这也是我们人生成长的一部分,包容却不失底线,做好自己也温暖别人。
学会对抗嘲讽并不难,难的是学会温和与包容,待人温和却深晓原则,这才是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