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黛玉诗话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春光暗喻,正是生命的凋残。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春光暗喻,正是生命的凋残。

作者: 黛珂读经典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21:31 被阅读3次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春光暗喻,正是生命的凋残。

        词云: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琴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开篇,便以写景铺衬。窗帘之外,不是细雨蒙蒙,而是比较大的中雨。水流成股,潺潺流动。若是再小一点,李煜恐怕就只能听见风声和雷声了。正是在这春日将尽之时,下起了小雨。而这雨,既让他瘦弱的身体无法抵挡寒气,又让他获得暂时的欢愉。

        罗琴不耐五更。我个人的理解是这里应该读“geng”。因为“geng”指代时间,而打更的“更”呢,其实应该读作“jing”。它不仅代表打更的动作,还指他手里提着的铜锣和由此而传出的那悠远的声音。那么,说完了上半阙,我们再来看下半阙。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春光暗喻,正是生命的凋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词人说,不要独自登台怀远,因为这样一来,便会思念起自己那已经灭亡的国家。而那昔日的国家,当初别时容易,如今见时却难。可见,李煜对自己当初的无能也是充满了自责。是啊,若非他冤杀林仁肇,逼死潘佑等人,佞佛远贤,沉溺女色,国家如何能速亡?所以,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心中的希望,也是是自我的忏悔。而他那忏悔,又挟裹着无尽的忧愁。这愁有多深呢?没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是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末句照应首句,一种说法是:悠悠的过往真如春水落花去也,一去不复返;而我人生也如春前春后一般,分割成了天上与人间。此种说法意思虽在,但未能将后主的愁彻底表现出来。据《西清诗话》记载,此词写于李煜去世前不久。此时他饱受宋太祖霸占小周后的重重打击,心态会是如此吗?他还会和以前一样,只是随意地哀叹一下国家的灭亡吗?恐怕不仅于此。故而应该这样理解:落花流水,春天就要过去。而我的仇恨纵然是“升天入地求之遍”,那也依然无法摆脱,无可减免。

     

    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春光暗喻,正是生命的凋残。

    所以,不仅仅是亡国之痛,就算是李璟在位时,眼看着大宋一天天崛起和赵匡胤的狼子野心。他也预感到国家终有一日会走向灭亡,何况是无恋权力的李煜呢?所以,李煜的愁才是真愁,他不同与其父,冯延巳,温庭筠等人,他用一颗饱受磨灭而不变的初心,创作出了这千古第一的亡国之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春光暗喻,正是生命的凋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nl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