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家贫,姊妹多,父母过得很辛苦。
母亲只读过一年书,上二年级时,她父母双亡,从此再也没书可读了。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还带了一个幼小的弟弟。
我们小时候,喜欢母亲跟我们说她小时候的故事。一边看着她煮饭塞柴火,一边听她娓娓道来。长大后,怕她说那些悲惨的童年,每次听完,心情好久都不能跳出那些凄惨的阴影。
可是即使长大了不愿意听,还是忘不了她所受的苦难,和对我的人生,深远的影响。
母亲父母过世后,她带着她弟弟跟奶奶生活在一个偏房里。因为过去她的奶奶还有点威望,她大儿子养她,也就还有口粮养这一对可怜的姐弟。
可是她弟弟太调皮了,母亲又生性温厚,常常受人欺负。有时候别的孩子打弟弟,母亲去拉又拉不开,只好抱着弟弟,别人连她一起打。
晚上回家,年迈的奶奶看到鼻青脸肿的两个孩子,哭得不行!嘴里念着,没爹妈的孩子就是可怜呀,谁都可以来欺负。
到了奶奶临终的时候,姐弟二人大了点。奶奶放心不下也没办法,把两个孩子分给不同的亲戚,轮流收养。每每谈到她的奶奶和父母,母亲都是满眼含泪。可是我们实在太小,哪里懂得那背后饱含了多少辛酸,思念之情。只是当个故事来听,舍不得她。
有一年,家门口一个邻居家闹离婚,那个年代绝对是一件轰动周围的大事。听说男的在广州混得很好,有了小三,家里四个孩子念书,就是不寄钱回来!那个婶婶在家没办法,只能让大的带小的,自己去城里做保姆。可是家里穷得没饭吃了,很不容易。母亲在家称了十斤米,用袋子装好,带着我们送到那个婶婶家。婶婶很感激,诉说苦水。
虽然那时候我们才读小学,可是看到母亲这样做,我们的心里朦朦胧胧种下了一些种子。我家也四个孩子,也不富裕,到后来,我家孩子念书的多了,更加艰难。有和尚尼姑来化缘,母亲只能给盛一碗饭了。到了我们出来打工后,母亲才能给他们一点钱。
我13岁那年,读初一。身体不适,需要做个手术。爸妈借钱把我送到医院,可是那时候居然没有打局部麻醉。也许是不能打麻醉还是条件跟不上,我拼命的跺脚,害怕。看到医护人员在数刀具器材,吓得想跑。所有人把我拉住,母亲在旁边抹眼泪,一边看着一边说:“长痛不如短痛,做了这个手术就好了嘛!”
我在狂躁的当下,居然听进去了!当时在想:“我妈都没读过书的人,居然能说出这么大道理的话,我不能让她伤心。”于是,我不闹了,闭上眼睛,配合起来。后来有多疼痛我也忘了,就记得她当时的这句话,如同观音菩萨的咒语一般,把我震住了。以至于在初三住校时,每次晚自习我都复习到很晚。只要想到母亲晚上八九点,还一个人拉着板车从地里孤零零的回家,我就不敢懈怠。
打工后,一直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偷偷存钱寄回家,只为了能分担一点母亲的压力。只要想到她,再多的艰难也能咬咬牙挺过去。
如今母亲也渐渐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牙齿松动。怕她在家没人照顾,接到弟弟这里,一家经常团聚。不敢求大富大贵,只求父母健康平安,宽心喜悦度过余生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