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大家分享一则关于鹅生金蛋的故事:
一个穷困的农夫,有一天在他的鹅圈里发现一颗闪闪发光的金蛋。开始他以为是个恶作剧,正准备把金蛋扔掉的时候,他转念一想决定拿去验证一下。
结果鹅蛋竟然是纯金的!农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好运,第二天他越发怀疑,跑道鹅圈一看,还是和昨天一样。此后他每天一睁眼睛,就去鹅圈拿蛋。不久不就成了,富翁,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
可是财富却让他变得贪婪又急躁,已无法满足于每天一个金蛋,于是他异想天开的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道打开一看,饿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饿死了,再也无法得到金蛋。而毁掉这一切的,正是农夫自己。
这则寓言中蕴含了一个自然法则,即效能的基本定义。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高,而真正的效能应包含两个因素。一是产出,二是产能,生产资产的能力,即下蛋的鹅。
那这个法则是否也可以应用在教育中呢?
什么是教育中的“金蛋”?
孩子成绩提高多少?孩子在人前表现是否得体?孩子学不学舞蹈,美术?孩子作业完成的怎么样?
什么又是教育中的“鹅”呢?
孩子的自律力,自我学习力,孩子的良好的品德,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等。

您的教育理念是想按照您的标准培养一颗金蛋呢?
还是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长成一个会下金蛋的鹅呢?

如果您想把孩子培养成您所期待的金蛋?那么很大的可能是:
1.孩子被迫成为了金蛋,但是他内心很压抑,很不快乐,同时也丧失了鹅的部分能力。
2.孩子青春期起来反抗,亲子关系岌岌可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孩子最重要,最迷茫需要引导的青春期,没有父母的引导,孩子很可能走向极端。
父母过于注重产出,会让培养孩子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您能内心有数,按照孩子的先天气质,把孩子培养成他想成为鹅,你会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孩子和谐平衡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是,前提是,父母不能着急。因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您可以慢下来,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慢慢成长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