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产焦虑
经济下行、人工智能崛起……似乎一夜之间,把中产阶级推到焦虑的深渊,尤其是在消费高企的大城市。
就拿自己来说,一方面,没有“铁饭碗”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到了“为初心奋斗”的年龄。如果只是在当前比较小的能力圈内奋斗,天花板很低,低到没有希望。如果跨界到风口行业,又面临寡头垄断及超出能力圈的尴尬。我面临的是转型焦虑。
朋友A,40岁,在外企做销售,收入勉勉强强,但要养2个娃,压力不一般。最主要的是从事的行业属于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5年、10年后,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最无奈的是,每天又要为各种琐事忙的不可开交,以至于没有时间为未来筹划。如此这般,就像仓鼠的转轮一样,拼命的奔跑,但始终在原地。他面临的是如何长期保障家庭更好生活的焦虑。
远地奔跑的仓鼠同学B,39岁,2年前,因为不喜欢技术岗位,从上市公司工程师职位辞职,被同学C号召负责搭理一块贸易生意。现在生意萎缩的厉害,已经不能维持开支。因为在原来专业上的积累不足,加上几年的荒废,重新找工作,可能面临跟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的窘境,目前待业中。他面临的是生存焦虑。
二、焦虑的本质原因
现在很多人指责罗振宇在“贩卖焦虑”。在我看来,他只是把大家藏在骨子里的焦虑唤醒而已。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焦虑不是刚需,要花多少精力和时间去教育这个市场啊!而焦虑又不像保健品一样,看得到、摸得着。教育成本之高,无法想象。我认同李笑来的一种说法:
造成焦虑的根本原因——是过往长期积累的结果。别人无法贩卖给你焦虑,是你自己焦虑。
从上面的例子,也能够证明这个推论。假如,我在5年前,对人工智能这样的风口所需的技能提前布局,至少可以在这个行业找到小趋势的创业机会或者在大公司某得不错的职业。然而,那时候并没有这样的认知,也不会有相关的计划和行动。v
三、焦虑破解利器——学习能力
然而,又有谁不想解决掉焦虑呢?又有谁不想马上解决掉焦虑呢?解决焦虑的核心能力是——学习能力。这也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或者说:
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母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迭代速度如此之快,即便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也需要不断地奔跑。如果不幸,你所在的行业又面临下滑或萎缩的趋势。亦或者,你想快速进入一个朝阳行业。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你都面临着如何快速的“入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能力了。
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大到物种差距的地步。据说哈弗的学生1个月学习的内容是国内大学1年得学习量。你说这差距大不大?这也是别人能考上哈弗的主要原因吧。
再回到现实世界,80%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根本不读书学习;10%的看似在学习,实际是假装学习;超过5%的人学了,但没有“习”;真正在学习的人可能不超过5%,而这些人成为社会中的精英基层。
四、如何提升学习能力
这个话题比较大,这里梳理2个重点。
4.1 学什么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互联网时代,我们被大量的信息、知识裹挟着,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踏进“以有涯随无涯”的陷阱。那么该如何辨别有价值的知识呢?
这里重点介绍两类有价值得知识——技能类与智慧类。
技能类,是一种能力,可以直接变现的一类知识,比如编程、音乐、艺术等。我们在各种竞技比赛中看到的专业选手,都属于这一类。但要在任何一个方向做到出类拔尖,都不容易,不但要方法得当,更需要大量、反复的训练。
智慧类,这方面的知识价值更高。是道德经中的道,更多时候,需要悟。智慧类知识超越了表象,更偏重现象背后的本质。尤其是万事万物背后的基础规律。这方面悟的比较深的人,被成为智者。
4.2 怎么学
高效学习的过程应该可以分解为四个步骤:消化-转化-内化-活化。
- 消化
消化的前提是掌握概念、理解含义。比如“文以明道”这个成语,如果真正消化了,就清楚语言、文字只是形式,背后的道理才是重点。就像老师教学生,有的用故事话的方式让孩子听的津津乐道,有的就比较死板的方式。但最终目的都是授业与解惑。
- 转化
转化是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背景和经验,你要把这些所学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理解和掌握的语言文字来表述的东西。比如,怎样用现代的语言和文字去解释《大学》中的“格物”呢?“格物”就是把物放在相应的格子里,相当于现在的科学,分科而学,把事情的原理、机理、事情的规律搞清楚。
- 内化
反复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内化成自己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一部分;也就是学习的“习”——习得,成为习惯,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个时候你要主动或者被动的扔掉语言文字这些载体,可能会反而不需要或者不记得原文了。文以载道嘛,你抓到了道,到了彼岸就可以不要那个船了,文就是那个船。这个要做到知行合一,这就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了。
- 活化
就是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将所学活化成能用到各种场合的技巧和智慧。比如《大学》,你学到一定程度,你可以把它用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你会发现,很多工作就是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