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犍陀罗佛教雕刻艺术:佛本生故事之须大拏太子本生(二)

犍陀罗佛教雕刻艺术:佛本生故事之须大拏太子本生(二)

作者: 迦陵仙子 | 来源:发表于2023-11-06 08:38 被阅读0次

须达拏施财物

须达拏带着妻儿离开王宫,在流放的路上仍继续施舍,他将父亲赠与的马匹和财物都施舍给路人。大英博物馆的另外一件雕刻“施舍财物”,描绘的是须达拏驾着双马车,载着妻儿奔向流放地的场景,站在马车对面的是一位婆罗门,他在向须达拏请求施舍马车和财物,须达拏身体你前倾,将手中的钱袋子递给婆罗门。

须大拏施财物     大英博物馆藏

把马车和财物都施舍出去后,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了。当须达拏和妻儿到达流放地后,就在“林中苦修”,这就是另外一件雕刻所表现的内容。这件雕刻其实刻画了两个情节,分别是“须达拏施财物”和“林中苦修”。

画面左侧的马车及车上的人,表现的是须达拏驾着马车离开皇宫前往流放的路上,马车前面站立两个人,虽然人像残缺,但应该表现的是婆罗门请求施舍马车和财物。

画面右侧两棵树的中间,须达拏和妻子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表示他们将马车和财物都施舍出去后,只好步行前往山林的状态。须达拏一家在林中靠野果为生,清修苦行,回归原始状态。

林中苦修     大英博物馆藏

施舍儿女

这一系列的雕刻故事高潮部分在最后一块雕刻中,表现的是“施舍儿女”的情节,画面从左到右依次展开故事。

须达拏和妻子儿女在林中修行的时候,又有婆罗门前来求施舍,但是他已经没有任何财物了,只好答应婆罗门将一对儿女施舍给他们。孩子们惊恐无比,一个躲到须达拏的身后,一个试图抓住须达拏的衣服,不想分离。须达拏最终还是让婆罗门带走了两个孩子。

画面中间,婆罗门带着孩子走出林子的时候,恰好遇到外出采野果回来的妻子曼坻。画面左边有一只巨大的狮子挡在了妻子曼坻的面前,这头狮子就是天神因陀罗变成的,目的是为了堵住曼坻的去路,让婆罗门顺利带走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须达拏的伟业。

根据佛经记载,故事当中还应当有表现须达拏布施妻子的场景,但目前仍未发现。这四件雕刻所展现的故事情节与故事发展的顺序都和巴利语本生经吻合,可见当时的艺术家非常忠实地依照经典进行了艺术的创作。

施舍儿女    大英博物馆藏

这个故事的更完整的艺术呈现,是在敦煌莫高窟隋代第423窟窟顶人字坡东坡上所绘制的壁画中。

故事是讲:过去若干世,叶波国太子须达拏乐善好施,有求必应。他的妻子是邻国的曼坻公主。一日,太子出游,见到病残贫苦之人,决心救诸他们,得到父王允许开国库救济贫民。千里之外的民众也都闻讯而来。叶波国有一头莲花白象,力大无穷,能力敌雄象六十,被视为国宝。

敌国国王想除掉这头白象,听说须达拏尽其所有施舍于民。于是招募八个梵志,前去求索白象。须达拏犹豫再三,但有求必应的诺言在先,也只好将国宝赠与梵志。

此事传出去后,朝野震惊,国王愤怒至极,立即惩罚太子去六千里外的檀特山中静思己过。太子将自己的资财作为最后的施舍后,携妃子及两个子女启程。沿途又数次遇到婆罗门请求施舍,须达拏先后将马、车、衣物尽皆施舍。

行至半途,又遇到旷野大泽,粮食和水都没有了,但太子仍然坚定地向檀特山走去。帝释见其如此艰辛,变化出一座城郭闹市及一切衣食伎乐奴婢童仆,劝其留住。太子说,父王命我往山上思过,违命逗留非孝子行为。于是穿城而过,多日后,到达檀特山,拜见了在山中修行的阿州陀仙人并在其住处旁边结草为庐,以瓜果为食,静心思过。

须达拏太子本生故事(一) 莫高窟第423窟窟顶人字坡东坡 隋代

再说,鸠留国有一个婆罗门,相貌奇丑,年四十才娶妻,而他的妻子却端庄秀丽,人见人爱。每当其妻到井边汲水时,一些市井少年都嗤讽其夫婿,对她调戏耍闹。美妻涕泣告诉丑婆罗门,并说,若不找奴婢代做一切外出劳作的事情,绝不与他同居,并以自刎相威胁。

丑婆罗门无奈,只好赴檀特山请求须达拏将他的子女施舍给他做奴婢,侍奉娇妻。太子虽有不舍,但仍然将子女捆送给了丑婆罗门,任由丑婆罗门鞭打驱使。

太子妃在山中采果,预感到灾难将至,急忙返回。帝释为成全太子施舍的善心,化作狮子阻碍太子妃的归途。

须达拏太子本生故事(二) 莫高窟第423窟窟顶人字坡东坡 隋代

待丑婆罗门远去后,太子妃归来不见子女,痛不欲生。须达拏苦苦相劝,妃亦认命,从而安静了下来。帝释欲试探太子布施的诚意,也变成一婆罗门,求索太子妃。须达拏亦把太子妃给他。此时帝释复原形,将太子妃还给太子。

当丑婆罗门驱赶二小儿回家后,其妻见子女尚幼,无力劳作,更难忍受奴役鞭打之苦。骂丑婆罗门无能,命其速速去卖掉。丑婆罗门驱赶二小儿至叶波国城内,最后将小儿卖给了国王。国王的孙子失而复得,也想念太子须达拏,于是遣使接太子夫妇回城。

敌国得知太子慈善,亦归还莲花白象,并送以金银珠宝。太子仍将白象送给邻国,两国修好,化敌为友。太子回宫拜见父母,并将所有库藏尽数布施。故而今世成佛。

这幅故事的情节发展绘成上中下三段,从上至下呈“Z”形走向。

1.太子及妃在宫内;2、婆罗门求象;3.太子施象;4.国王罚太子去檀特山思过;5.王妃发誓与太子同往;6.太子请求布施自己家财七日;7.布施;8.辞别父母;9.大臣百姓送别;10.婆罗门求马;11.求车;12.婆罗门拉车而去;13.婆罗门求衣;14.15. 尽施全家衣饰;16. 负子女前行;17.  太子不留在帝释所化的城郭;18. 到达檀特山,向阿州陀仙人求救;19.结庐思过;20. 小儿子骑狮游玩;21. 丑婆罗门美妻在井边遭调戏;22.美妻哭诉要找奴婢;23.丑婆罗门大厅太子所在;24.太子宋儿女给丑婆罗门 ;25.小儿女被卖到皇宫; 26.国王接回太子及妃。

相关文章

  • 丝路遗珍|犍陀罗艺术的文明

    犍陀罗艺术,丝路东传的异域风情 简介 犍陀罗地区原为公元前6世纪印度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孔雀王朝时传入佛教﹐1...

  • 佛历•《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收录多种本生经及各种本生故事,依六波罗蜜之次第分类,与其他本生经之杂然列举不同。 佛教讲究修六度,也称...

  • SERINDIA | 大夏贵霜王朝的希腊万神殿(1—4世纪)

    引 言 在伊斯兰化之前,大夏(犍陀罗,今阿富汗境内)佛...

  • 【知乎】佛教有哪些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佛教造像艺术曾经受到希腊文明影响。也就是著名的犍(qian)陀罗艺术。 上图即典型的希腊化造像,高鼻深目,衣褶立体...

  • 佛教故事之鹿王本生

    过去有一个菩萨是一只鹿王,身材高大,威武雄壮,身披五色皮毛,犄角和四蹄都很优雅,数千头鹿都臣服于它。 国王出猎,鹿...

  • 佛教故事之兔王本生

    随园少年服务处所临近淮海路金陵刻经处,经常去请经或咨询佛教知识。故而结缘。一日得《六度集经语体文》一部,常常阅读,...

  • 佛教故事之鹦鹉王本生

    佛教故事之鹦鹉王本生 过去有一个菩萨,是一个鹦鹉王。信奉佛教,归命佛法僧三宝。即使到生命终结之时,也绝不犯十恶。用...

  • 十分钟读完印度佛教史

    叶少勇 梵佛研 王舍城神变石雕,犍陀罗地区出土,约公元3世纪 (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 佛教故事之国王本生

    佛教故事之国王本生 过去有一位菩萨原来是一个国王,治国公平公正,绝无偏颇。但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来不知道外出游历...

  • 敦煌壁画故事:割肉贸鸽

    敦煌254窟有一幅"本生"故事壁画,这类“本生”就是释迦牟尼的前世故事。佛祖有许多前世,比如有一世就是萨埵太子(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犍陀罗佛教雕刻艺术:佛本生故事之须大拏太子本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vt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