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专题征文作品池哲思
「哲思征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哲学得其二者

「哲思征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哲学得其二者

作者: 呆呆徐 | 来源:发表于2017-04-02 21:26 被阅读76次

文/呆呆徐     图/来自网络

今天办公室里养的小金鱼突然不再活动了,好看的小鱼缸,五彩的石子和水草似乎都比往常暗淡了一些,在这一时刻似乎蒙上了一层黑色幕布,奠定死亡的基调。同事说,金鱼往往都是撑死的,只因为那个唯美的说法:金鱼只有7秒的记忆,所以它不知道自己在7秒之前有没有进食。这样的说法让人觉得好笑而又可悲,鱼生都在进行7秒的无限循环。

处理完这条小鱼的生后事,我问同事,你说人的生命与鱼儿的生命有什么不同,这个世界为什么永远充斥着死亡的存在。同事答道:“你这个问题已经进入了一个哲学的范畴,恕我爱莫能助”

哦,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从一条鱼的消逝进入到一个哲学的范畴,想起了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作为一名战国时期的朴素辩证法哲学家,他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幽默讽刺,他的追求天人合一留给后世诸多的思考。此时此刻的我全身心的沉浸在一个鱼儿吹起的泡泡里,在这个契机下假模假样的伪装成一个哲学家叩问自己的内心,哲学在我眼里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一条射线,一条从原点出发永不停歇的射线,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哲学是一条射线,从生命生发之时,不断延伸,俘获天才,俘获平庸,俘获一切。

未知死,焉知生。谈到哲学,总会联想到死亡。海格尔的向死而生哲学是在我真正感受到死亡驱赶一个人的灵魂脱离肉体时才真真切切有所领悟的,我们为着生,也为着死,死的衬托显的生的可贵,以死为终点的生更是激励我们顽强的活着。

小时候听闻过很多生离死别,从电视新闻画面里,从街坊邻居嘴里,从悠悠私语的书本里,但是我从没有亲眼见证过死亡,心智也没有真正的完善,对于死亡没有透彻的理解,没有深入的去探索,直到去年冬天的寒风中,亲眼看着一个挣扎着的灵魂被病魔无情的驱赶,柔软的躯体逐渐变得僵硬,求生的意志最终消散在广袤的阴冷的天空下,原来死亡如此的悲哀而又壮阔,如此的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握着那双温热却瘦弱的手,第一次这么静距离的感受死亡的威胁,我的心脏迅速的跳动着,以前所未有的律动去缅怀一个即将消逝的灵魂,以前所未有的认知重新面对死亡,重新整理大脑中储存死亡知识的那一块区域。我们终将走向死亡,而这一路该怎么走完,全凭自己,任你逍遥快活,任你忧郁不安,任你策马扬鞭,任你原地徘徊,任你回首萧瑟处,任你展望将来时。

我知道从那一刻开始,关于死亡的哲学思想已在大脑里搭了一间房,放上小板凳,从此跟随我直到生命的尽头,像一条射线,从这个原点开始,永不停歇的向远方延伸,延伸,那么长,又那么短,那么近,又那么远,像是一条小溪流,奔腾不息的流向宽阔的浩瀚的无垠的大海的怀抱。

提及死亡,提及哲学,总会联想到那个死亡哲学家

他说,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他说趁着时光正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说,从明日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菜,周游世界。

他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转眼间,卧在山海关铁轨上,任火车呼啸而过,轰隆隆的碾压在那早已超脱凡世的躯壳。

査海生,我们熟悉的海子,以梦为马,15岁考入北京大学的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诗歌,是我们所熟知的天才,是我们仰望的月亮,熠熠生辉,难以企及。

如果说天才总得和什么发生点关系,那层关系便是哲学。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海子对于死亡有一种绝望的,执着认同的情感,面对大自然海子感到渺小,迷茫,缄默,倾心死亡是他对艺术与生命的一种终极是的哲学理解,这样一位死亡哲学家,留给我们充满神性与不朽力量的作品。

天才,死亡,哲学。


哲学是一个圆,从这个点出发,又回到这个点,只是此点非彼点,位置没有变,心却大了。

我们所有的人,在自己的眼泪中到达这个世界,在别人的眼泪中别离这个世界,兜兜转转转了一圈,所以说,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圆的,只是这个圆圈或大或小,由你决定。

德语中有句俗语“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就是没心,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就是没脑”。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作为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从鲁国出发周游列国,过宋之危,受困陈蔡,相失于郑如丧家之犬,颠沛流离十四年,年近七十返回鲁国。他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鲁国,然而他的脚印已圈起一个巨大的圆圈,四处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他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君子要对鬼神敬而远之,正道在心。

正是因为孔子身体力行,年轻时充满梦想,充满激情,年老时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中间经历了很多,哲学思想也从一个点带着不一样的装饰与点缀重新回到这个点,这个圆圈愈加饱满,愈加充满思想的光芒。

有人说哲学属于思考者的领域。

孔子是思考者,与他同时代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即我们所熟知的释迦摩尼,也是一位思考者。他本是一位习兵法武艺,骑射击剑的太子,含着金汤匙出生,一生锦衣玉食,但当他16岁那年驾车出游,亲眼目睹那些衰老,清瘦,凄惨的现象时,便萌生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释迦摩尼始终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随着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35岁的他坐在一颗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终于大彻大悟,创建佛教开化世人。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觉悟,觉他:自己觉悟后再使他人觉悟,觉行圆满:不光明白还要做到圆满。觉行圆满是佛教的最高果位,追求也是一个圆满。

孔子的哲学思想以“仁”为核心,教导人们在现世中的为人处世,释迦摩尼则悟出“苦,集,灭,道”四谛,通过修行,不再堕入后世轮回,追求的是一个后世。而我们的 疯子哲学家尼采所追求的却是生命哲学,超人哲学。

自诩为太阳的疯子,为了心中的理想,像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漂泊游荡,幼年时父亲的死亡与弟弟的夭折在他心中埋下了忧郁的种子,成年后的他将叔本华视为上帝,非常困惑为何叔本华这样的天才会被世人所抛弃,他继承了叔本华的衣钵。

对尼采来说,哲学是他的全部,他的思索也成就了哲学。作为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对上帝进行无畏的批判,他提出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

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思索的,人,带着眼泪来到这个世界,在别人的眼泪中远离这个世界,那我们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呢?生命的意义落脚于何处。

是疯子也是天才的尼采,他对我们说道: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疯子,生命意义,哲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哲学是一条直线,一直都在延伸,哲学是一个圆,愈加饱满,愈加圆润,哲学是幻化万千的真理寻求。就像我手里捧着的鱼缸,鱼儿已然离去,但是鱼缸存留着这个生命的印记,而我存留着对这条鱼的记忆。


End

相关文章

  • 「哲思征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哲学得其二者

    今天办公室里养的小金鱼突然不再活动了,好看的小鱼缸,五彩的石子和水草似乎都比往常暗淡了一些,在这一时刻似乎蒙上了一...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天才or疯子?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高铭 著 01.一句话记录 疯子是现阶段无法证明的天才,或者是天马行空的幻想。 02.文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这些年⑦…

    好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很多事情只有发生了才能体会和明白,多说无益。不管未来,坚定现在的我。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前不久开始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在我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被深深吸引了,它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昨天花了2.5小时看了祈莫昕编写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上半部分。看完上半部分,脑袋中浮现出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开始对这本书真的是一无所知,直到买回家才发现它竟是“国内真是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以问答记录的形式阐述每一个“精...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本不在我的阅读书单中,事出偶然,无聊去逛书店,随手翻到了这本,便停不下来了…… 这本书,...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从去年中旬开始看,断断续续看到现在,也才看了五分之四。原因呢,当然是每看几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征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哲学得其二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zg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