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课,到12点了吧,每个人都奄奄一息的感觉。不过,每一次外出听课都是大开眼界。
今天是同课异构,都是开五年级数学广角的《找次品》。
第一节课的设计比较简单,跟我们常态课差不多,每一个环节没有变化改进,语言不够精炼,学生听了似懂非懂。
第二节课,那是相当的精彩,真是有对比就有伤害。我发现,要呈现一节突出的课,需要老师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课前的互动环节,出示了两个成语:“大海捞针”和“瓮中捉鳖”,告诉学生范围大,就难、慢,范围小就完成得易、快。(心机1:体现了学科融合,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接下来,情景导入,借助小明的一封信,81瓶口香糖,其中一瓶被偷吃了,要如何找出来呢?
我们都知道,81瓶太难了,那就从2瓶开始研究。(心机2:化繁为简)
2瓶只要称一次,谁轻谁就是次品。这个简单,一笔带过。
3瓶利用肢体语言,学生容易说出方法。老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板书,画示意图。3瓶也需要2次,能够保证找出次品。
这里,老师还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如果…那么…”
再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3瓶和两瓶都是2次?另外一瓶不用称吗?这里,老师给天平的三个位置取名字——左盘、右盘、外盘。
真的是好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心机:在老师的总结中,学生知道了不仅要观察,还要推理,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
难度加大,8瓶。先让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单。展示环节,教师出示两份学习单,让学生对比“你们觉得哪一份好?”(心机3:目的是告诉学生,符号化更加简洁明了。培养了学生的符号化意识)
在这里,学生通过对比方案,发现了分成三份比较容易称出结果,因为范围小。(心机4: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分成三份,也渗透了优化策略)
此时的板书也发生了变化,从示意图到用数字表示,更加简单明了了。
继续加大难度,9瓶。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已经懂得把9分成三份,而且是平均分,便很快地找到了方法,得出2次能够找出次品。
接着,老师很详细地解释了“平均分”,如果是3、9很好理解,如果是8瓶,8÷3=2…2,剩下的2瓶要平均分到左盘右盘。如果是7瓶,剩下的一瓶,分到外盘。
(心机5:观察对比,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尽量平均分)
解决完今天的知识点及方法,该解决问题了,81瓶,需要称几次呢?(心机6: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使课堂更加完整。)
老师的作业也是非常有特色,
这节课,让我叹为观止,里面的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太多了!化繁为简、符号化意识、推理能力、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总之,今天,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