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快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
有时,人们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多变而易散,它们聚成云团,构成我们的心境。快乐满足的情绪多,心境便安乐。
2.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人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它们,要么因为快乐转瞬即逝,来不及充分感受。
3.静坐的一个入门方法便是观察自己的呼吸。心静下来,就会体验到,每一次气息的吐纳都充盈着喜悦的能量。即使在纷扰的日常生活中,你也能体会到这一点。
4.习惯性的心不在焉使我们错过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
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
5.不了解自己的一个表现是不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或是溺爱放纵,或是自责苛求,总之就是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
6.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
痴心不改硬要在这个缺憾的世界里追求完美,会有结果吗?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
7.很多时候,我们恰恰需要做减法。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
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8.发达社会的标准不是物质繁荣,而是平等安乐。生活富裕却不快乐,不是幸福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身心的痛苦却并没有越来越少。
9.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陷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物质丰富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不会有痛苦。所以人们贪婪攫取、恶性竞争,尽可能多地占有物质资源,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幸福。
10.很多时候,为了护持他人的善心、善念,成全他人的善行,不仅我们自己的意见、方式可以放弃,甚至我们所做的“善事”或“正确的这件事”本身也可以放弃。
一行精华:
习惯性的心不在焉使我们错过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
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触动,反思,改变:
学会对自己做减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去感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快乐。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而痛苦来自我执,来自对自己不能有缺憾的刻意与执念,唯有放下包袱,接受一切,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炼,才能重新获得快乐的能力。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烦恼、痛苦和快乐的包围之中,它们无处不在,它们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着。但相比于痛苦,快乐更细微更难以觉察。
不快乐,并不是身边不存在快乐,而是我们的感受太粗放,把快乐过滤掉了。换句话说,其实是我们自己决定了自己是烦恼、痛苦还是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