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片是儿子最喜欢的零食,几乎每次外出,儿子都要求买一排来吃,一般一排共有8片。
儿子吃牛奶片总喜欢自己动手剥,而且一定要自己动手剥的才吃,但三四岁的孩子做起很多事情来,难免显得笨拙,不过我们深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他们独立的第一步,我们当然是要尊重和鼓励的。
儿子吃牛奶片的心情总是迫不及待的,但没有掌握要领,便经常会有牛奶片好不容易被剥出来后,还没送到嘴里,就掉落到地上的情况。今天,便是这样,在儿子好不容易将第一片奶片糖剥出,准备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没等送到嘴里,牛奶片却毫不留情地奔向大地了,儿子停住脚步,看着地上的牛奶片,有种想猫下腰捡起来吃掉的不甘。
我跟他说,“没关系,再来一片吧!”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蹲下去准备随时接住要掉落的牛奶片。
儿子也很快地就剥了第二片,但是又失败了,我也没能及时帮儿子接住,第二片奶片糖就又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连续两次落空,儿子毫不气馁,看着妈妈在积极地配合着他,他又很自然地剥了第三片,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他嚼着嘴里的奶片糖,满足的拉起我的手继续往前走。
接下来又有一两片被儿子顺利吃到。
可是,后面还剩下两三片时,突然我又看到有一片掉到地上了,“啊噢!掉了~”我感觉有点遗憾地说,谁知,儿子接下来却说:“嗐!~每个人都会失败的!不怕犯错!”
这不是我们经常跟儿子说的话吗?他竟能够在这时候用出来了!我被儿子惊艳到了之后,又感觉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心里感叹:儿子长大了!
这让我想起了大概一个月前,和儿子一起面对的几乎同样的情景:同样的迫不及待想马上就能吃到奶片糖的心情,同样是前两片奶片糖都掉地上,可儿子面对那样的情况,即便后面终于有几颗是能吃到嘴里,儿子吃的却是满满的生气和别扭。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的情况,找到了原因,关键还在于我和儿子两人在吃奶片糖前的状态和心情。
上次是艳阳高照的午饭时间,我们依然在外面走着,儿子早已肚子空空,饥饿难耐,人在这个时候是极容易不耐烦的,加上好不容易买到了特别想吃的奶片糖,妈妈却坚持说要等洗了手再吃,好不容易找到有水的地方洗了手,迫不及待动手剥了奶片糖,那是多想马上就能尝到奶片糖的味道啊!可是奶片糖却遗憾地掉到地上去了!
要命的是,我那时候的心情是烦躁的,一方面被晒的,一方面又嫌弃儿子走得太慢了,所以在看到儿子好不容易才等到能吃奶片糖,也好不容易才剥了奶片糖却又没能吃到时,我给儿子的回应是:“没关系,掉地上不要了。“又见儿子站那里看着掉在地上的奶片糖不动,还”不知死活“继续催道:”快走吧!“
结果儿子又是生气又是跟我闹别扭,一路上都不想靠近我!
即便我后来意识到自己当时不该忽略他的心情,导致他生气,并连连跟他道歉,也争取不到他的原谅了。
这两件事情一比较,我就深刻地意识到:陪孩子做他最在乎的事情时,妈妈的心情和状态会直接决定陪伴的效果。
所以,在这里,送给所有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一个建议,我要说的并不只是6岁以前的孩子,要给他们尽可能多的爱这样的话,而是:妈妈真的要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平和喜悦的人,有能力先使自己愉悦起来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