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读书路

作者: 佐撰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23:56 被阅读240次

    十五、六的时候,跟两个铁闺蜜在高中宿舍里憧憬美好的未来,话题是“等咱有了钱”,三个人一个要周游天下阅尽世间百态,一个要华服美饰豪宅香车尝遍世间百味,我说我要一间有万卷藏书的图书室天天坐在里面哪怕不看只为养眼装文化人。

    现下,我连百卷藏书都没有,整日里在网上八卦快餐文字。

    回首当年,为什么会生出那样的理想?我想大概在于那个年代书藉的匮乏,家里唯一一套象点儿模样的藏书是《鲁迅全集》,于幼年的我来讲又实在过于高深晦涩。

    没有买书的闲钱,所幸新华书店有一个专辟的租书摊,三十几个平米大小,几排条凳,正面墙是巨大的书架子,满架我所钟爱的小人儿书,而且常常推陈出新,一分钱旧书看两本新书看一本,仔细攒下几根冰棍的钱便可来消磨整个下午,在不知不觉间,下午的阳光从书架一点点爬到最后一排条凳,租书摊打烊,带着满脑袋刘关张、悟空八戒、儿童团、游击队和少许不甚了了的恋爱故事,一路上回味着某段情节在脑子里打着鼓点背着台词,脚下生风,心满意足回家晚饭。这样的日子对童年的我来讲弥足珍贵,透着富足和圆满,那间小小的租书摊的书架成了梦想的定格。

    但我之读书一直也不曾脱离在租书摊上读小人儿书的方式,但凡读书都只捡那些热闹的章节看,其余统统2x, 4x乃至16x快进,这样一路看一路忘,看了一路浮云,合上书,都散了。这种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毛病一再被父母及老师所诟病,在他们的眼里,既然读书就该有收获,否则简直就是对书本的大不敬,我那幼小的心灵因此埋下深深的自惭,在心里向往着成为过目不忘的饱学之士,又自知达不到那个高度。到了儿子Mark出生,便顺理成章地把我此生不能成就的人生目标塞给这个毫不知情的小不点,希望他能成博学鸿儒,下决心将其培养成不五柳的读书郎。

    可是为什么读书呢?这个问题答起来着实困难,若是为了知识而读书(这是我自小被教育的),其实现代知识传播和获取的途径日新月异,读书差不多算是最费时费力的一种方式了;若是为了娱乐而读书(这是我自己体验的),现代生活的娱乐丰富得匪夷所思,读书大概算是最无聊的一种吧。

    总之读书在现代生活中似乎是件费力而无聊的事,市面上书越来越多,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可我还是下意识地留恋着童年租书摊的那午后阳光,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感受相似的快乐:在这喧嚣的世上,总能留给自己一个清静的角落,在那里,虽然孤独,却不寂寞。

    读什么书

    话虽是这样说,对于如何培养Mark的阅读习惯我却完全没有概念,该读什么样的书也是不甚了了。

    最初的阅读是从《婴儿画报》开始的,那时Mark大概是一岁多一点的样子,Mark的语言发展比较晚,一岁多刚只会叫妈,这倒也不妨碍他喜欢《婴儿画报》里的那些儿歌,每天我一下班,他就拎着某一本翻烂了的画报来找我,不由分说挤坐进我的怀里,指着书无言地下命令。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脑子里都有一套定型的观念不容质疑、很难改变,我们也正是因着这套观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象《婴儿画报》这种杂志,里面的故事啊儿歌啊难免良莠不齐(这里的良莠是指按每个个体的成人的个人观念而分),比如在我看来这一句有点儿封建糟粕,那一句有点儿少儿不宜,等等,但并不见得别的家长也持同样观点。

    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过滤某些不符合我的观念的东西,Mark这块知识小海绵哪里懂得我的私心,虽然人家不识字,却会用小手指头一段一段挨着排地指着让我读,想跳过那些“不宜”的段落很难。

    事实上,在Mark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阅读都会伴随着这种苦恼:虽然我给Mark买了大量的“品质兼优”的绘本,陪着他读,希望他因此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可一旦领他进了书店,人家还是义无反顾地留恋于“低级趣味”的奥特曼。我只能使出无赖招式:在书店里看行,想买回家?妈没钱!

    有时,我反思自己的观念是否真是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一贯光荣伟大正确,比如我一直BS看电视,视之为近视眼、运动能力低下及脑残儿童的速成班,又比如我认为没有经过五十年考验的书往往只有娱乐价值而无营养成分,再比如我BS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当然也包括传播这类教育思想的书藉……

    但这类的反思并没有使我在对Mark的教育上有太多的提高和改进,以选书为例,我会固执地选择经典绘本、儿童文学、大出版社的少儿科普读物等,对市面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各色童书视而不见。即便是人人称道的好书,也非要经过我这个绿坝娘的快速浏览才能最终决定是否给Mark。

    为此,我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无赖理论:我必要依着我信奉的观念来教育我的孩子,否则,我就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又如何教育我的孩子表里如一?我的观念可能是错的,那就等着孩子长大了自己来批判吧。

    所以小学生Mark已经很知道我喜欢他读什么书,当然这是好的,那些书也的确给他带来乐趣。而坏的方面则是他在读那些从同学朋友那里得来的“妈妈不喜欢的书”时会有心理的罪恶感。回想我自己当年情窦初开时躲在被窝里看黄色小报,对Mark这些来历不明的书,如果只是“低级趣味”而没有原则上观念上的是非颠倒,我便佯做不知——当然是在我心情好的时候。

    怎么读书

    两岁多的Mark有了几十本书,于是也有了第一个专属他的书架,那是长宽各一米左右的四格书架,对他来说高矮正合适。书架上松散地排着他热爱的婴儿画报、百亩林、少儿剑桥百科……,以方便他取用。

    书架特意放在阳台上,落地窗让阳台总是阳光明艳,就象我童年时那处租书摊。Mark很钟意自己的读书角,一天总要在那里消磨一、两小时的时光,白天是姥爷带他,姥爷的眼神不济不能给他念,他就自己把书铺在地上乱翻,咿咿呀呀地讲给自己听。晚上等我和他爸下班,他会拎着几本书来找我们索要他的睡前故事,就象小猪奥莉薇一样,每天讨价还价,讲完一本,再来一本。

    我不是个擅长朗读的人,尽管曾得到绘本专家们的多次指点,亲子阅读这事儿我一直也做不好。我讲故事的风格完全是照本宣科型,顶多不同角色换一个音调。好在Mark没见识过朗读高手,倒也不嫌弃我这个低手,每天或是晚饭后,或是睡觉前,我们或是挤在沙发上,或是挤在被窝里,有时他选,有时我定,念上几本。

    Mark从三岁半起有了自己的房间,独自睡觉,所以挤在一处阅读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我都是非常美好的亲昵时光。当然这也是现在Mark已经不再需要我提供睡前阅读服务时,才恍然当初的快乐,而当年,有多少次我曾粗暴地拒绝了他“再来一本”的恳求,用各种借口把他按倒在床,然后自己长舒一口气。我也曾无数次地抱怨他“这本书念了一百遍了,你都能背下来了,干嘛还让我念!”

    如今,搬了N次家,我的书在一次次缩水,他的书却一次次长大,一批批的旧书或捐献或送人,一批批新书又来塞满。睡前故事基本上没有了,他更喜欢呆在自己的房间一个人读书。有些周末的上午,我象《我讨厌妈妈》里的兔妈妈一样睡呀睡也睡不醒,Mark在自己的房间里从书架上拿一本书钻回被窝看,看完再拿一本,等到我们起来,他的床上已经小山一样堆了几十本。

    这么一想,原来Mark的读书热情一向很高,而我却一直那么的功利和心急,精心选择“好”书,迫不及待地给Mark献宝,一本书讲下来,又想让他识几个字,又想让他记住些知识,又想灌输他人生价值(汗一个~~~~),又想丰富他的艺术细胞(虽然我自己周身上下也没几个)……所做所为,无疑正是当年我父母对我的翻版,这么一忙活,读书的乐趣变成苦趣。所以Z至今离我期望的“手不释卷”相去甚远,也是我自己的功劳。

    偏食的读书郎

    在阅读方面Mark一直很偏食。

    最初钟爱的是两个凡是:凡是与百亩林相关的书都喜欢,凡是与汽车飞机相关的书都喜欢。这样偏食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总算把兴趣转向其他书。但偏食的毛病一直保持着,不过是一时偏这,一时又偏那。始终如一的热爱是各种科普书,对童话和小说类的不屑一顾也始终不改。我分析了一下,因为从小到大,给Mark讲的都是很有条理很贴近现实的故事,几乎从来没有讲过那种想象力丰富的与现实生活完全不符的童话,所以Mark对这类故事表现出一种不可理解的困惑,于是也就没有兴趣。

    我曾尝试在选书上做出一些调整甚至让步,使Mark的藏书更加兼收并储五花八门,但效果显然不怎么样,有些书买回来Mark完全无视,对绿坝娘花费的心血和银子毫不领情。

    记得三岁左右的时候,他疯迷恐龙,对什么恐龙生活在什么纪、个头多大、吃什么如数家珍,虽然那时候他还口齿不清,却挡不住他结结巴巴地唠叨,纠正我“梁龙不是草食动物,是植食动物,因为恐龙时代地球上还没有草”,这一课上得我终生难忘。乐高也要拼成恐龙,拼图当然也是恐龙。

    恐龙之后是太阳系热,土星木星有几颗卫星搞得门儿清,啥时候拿出纸笔一画,准又是太阳系九大行星图,为了冥王星被宣布不再是太阳系行星这事生了一晚上气,几乎落泪。

    再后来是神奇校车、昆虫记……,直到现在翻烂了的少年科学画报。他的每一次疯迷的结果就是我奋发图强恶补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而他的小脑袋在疯迷之后很快推陈出新,现在问他暴龙生活在什么纪,他已经一片茫然了。

    对于他的偏食,我也曾自我反省,父母在潜移默化中一定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或是“表率”,比如我自己的书架也偏食得很严重;或是“纵容”,比如我并不觉得偏食有多大的问题。

    除了父母的表率与纵容,儿童成长阶段的差异也不可忽视。曾经有一些Mark不屑一顾的书,后来突然变得他所喜欢的,比如苏斯博士,在书架上落了两年灰后,突然成了每天必读,《小木屋系列》也是一开始被Mark无视,然后过了一年,突然变成心爱之物。

    读到了什么

    到底我的功利心还是不能免除,常常会纠结于到底这个小小读书郎都读到了什么,我并不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

    Mark上三年级时,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书有什么用?

    Mark总结:字典可以教人认字,讲科学的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小说和图画书让人快乐……

    总结出“让人快乐”让我很快乐,若能感受读书之乐,夫复何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子萱妈:孩子在妈妈画好的圈里自由选择,到底对哪部分感兴趣就不是妈妈能控制的了。我和女儿每天亲子阅读,她却一直不识字,原来注意力全在图上,画动物寥寥几笔活灵活现。不过晚点也没关系,确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嘛。
        佐撰:@柳筱芩 扔本子撕本子叫家长。。。。这老师。。。我了个去的
        子萱妈:@佐撰 她在上一年级前不识字,经过一年国内的强化训练,现在认识很多了。当时老师经常给扔本子撕本子叫家长之类的。来美国几个月,已经交上了朋友,也自信多了。
        佐撰:@柳筱芩 不识字不用着急,现在这个阶段叫Emerging Literacy,是真正阅读前的准备阶段,等她准备好了,自然就开始识字阅读了
      • 彼岸晓吾_5c83:好亲切啊!我家也只有一套鲁迅全集
        佐撰:@彼岸晓吾_5c83 那时代大概也就鲁迅全集不会引起麻烦,否则都有可能变成毒草什么的:grin:
      • 任真:就比如说简书上文幸那么多,我偏偏看了佐姐这篇,看完之后挺快乐,那就行了。知乎上曾讨论过“读书有什么用?”最佳答案大意是“读书如同吃饭,你说不清楚那一顿饭最有益身体。重要的是你在吃的过程中,有益的成分都被吸收了,慢慢地促进体质健康……读书亦如此。” 记不太清了,哈哈哈,我也是个囫囵吞枣的。😂
        蓝庭芥:@佐撰 赞成,高兴就好,哪来那么多规矩,小茉一个人读我之前看的史努比,看很久,一个人看得哈哈大笑,我就觉得她这辈子有阅读这个爱好,足矣。
        佐撰:@任真 是,我一向也是很纠结读书有什么用,然后很郁闷怎么自己读了的书都忘了,现在不那么纠结了,读着高兴就好,忘了还是没忘都没的所谓

      本文标题:回首读书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n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