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简友广场
爱情起源:爱情到底有啥用?

爱情起源:爱情到底有啥用?

作者: 桃盐汽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12:25 被阅读0次

    爱情的存在,我们没有怀疑过,虽然对什么才是爱情,我们有不同的见解——在我眼中的爱情,可能在你看来只是一时的迷恋;你眼中对爱情的标准,在我看来可能是一种枷锁。我们迷失在爱情的流派问题,却忘了追溯爱情的源头。

    爱情为什么会出现?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自然选择会“选择”它?它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这一激励心智的谜团,值得今天去探究。

                 


                    —没有爱情的“兄弟姐妹”—

    DNA比对分析告诉我们,人类是大猿中的一支,大约500-600万年前与其他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分开,而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相似,在基因上我们有98.7%的相似度。我们曾同属一个祖先,我们共享大量相同的基因,习性。那我们是否也共享爱情呢?换言之,爱情是否也存在黑猩猩与倭黑猩猩的社会中呢?

    总体看,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两种非常淫荡的猩猩。这意味着他们一生会与众多异性(对于倭黑猩猩更多是同性之间的亲密)发生性关系。

    对于黑猩猩这种父系社会而言,雄黑猩猩们通过暴力打斗确立支配地位,胜出者可以获得所有雌黑猩猩的交配权,各种资源的优先使用权。

    如果存在一只不甘心且年轻力壮的雄黑猩猩,它仅剩两种方法能得到交配的机会:一是暴力推翻现有统治,重建支配关系;二则是趁alpha不注意,攻击雌黑猩猩并强暴她们。

    相较于黑猩猩通过战争来获得性、充满攻击性甚至强暴雌性,倭黑猩猩则走出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它们通过性来换取和平,它们极少表现出侵略行为,没日没夜没羞没臊地与同性享受爱抚才是他们最爱的事。

    无论是黑猩猩还是倭黑猩猩,他们的社会都没有形成成双结对的行为,也不存在个体关系的排他性。对于雄性来说,为了更多地传播他们的基因,尽可能地与不同的个体交配才是最经济的策略;对于雌性来说,为了在孕育期获得更多的食物与照顾,尽可能地与更多地雄性交配,而又不使他们知晓彼此的存在也不失为一种更有远见的策略。

    爱情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存在的必要。

       


                —没有爱情的我们,会怎么样?—

    那为何在智人这,爱情的出现变得如此重要了呢?

    原因有两点:第一、人类早期社会,由于食物资源的极端缺乏,吃了上顿还不知道下顿在哪。即便存在强壮的alpha男性,他能获得的食物也不足以分给多个女性,养育两个家庭,这样最终的结果可能一个孩子都养不活。

    第二、随着人类的大脑容量不断变大,人类母亲不得不在大脑发育未完成时便完成分娩。传统雌性近乎独自养育后代的模式在人类婴儿这行不通了,因为人类婴儿无能为力的时期实在太长,单靠人类母亲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将其抚养长大。

    大量营养不良婴儿的死亡不仅白费了母亲极为珍贵的卵细胞和有限的精力,同时对人类父亲也很不利,他的后代无法存活到繁殖的年纪,他的基因同样也无法传递下去。这使得双亲照料变成一种必然,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优势。

    双亲结合——已然成为人类基因能否有效传递的关键因素。

    有限的资源和人类婴儿的长期无助的现状,使得只有那些得到父母双方长期照顾的孩子才能存活下来。

    但要如何保持女性和男性这两种利益不同的生物的长期结合呢? 要知道两性利益诉求并不一致。

    (男性:他们利益的最大化取决于—尽可能多的与不同女性发生关系,增加基因传递的概率;

    女性:她们利益的实现取决于—寻找最优秀最健康的基因,并确保他能使自己与孩子得到长期的照顾)。

    最终,自然选择“选择”了爱情的出现。


                    —为爱情的出现做好准备—

    重新  “塑造”人类的思维

    随意性交配的模式已然伴随我们祖先数百万年,要想让在性事上放荡,只需提供精细胞,最多提供一段时间照顾的雄类人猿(低成本抚养模式)转变成倾向于一夫一妻制,倾其一生照顾女性与后代的丈夫和父亲(高成本抚养模式),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而依靠漫长试错的远水解不了人类繁衍现状的近火。这种极速的转变需要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自然选择必须“设计”一种应急方案——用来鼓励母亲和父亲呆在一起,还要尽可能长久,以便成功养育脆弱的婴儿。

    自然选择从不主动创造一个全新的事物,它并不是从头设计某种特征,它对已然存在的结构进行修改和重新安排。

    它也不创造从未存在过的爱情,而是借鉴存在所有生物系统中都存在的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这种依恋系统既然能确保婴儿与母亲待在一起,为什么不能把一对情侣绑在一起,让他们不愿意分离呢?

    许多人类遇到的问题,其他有机体也遇到过,不同物种的动物在面临相似的问题时,会各自独立形成相似的解决方案(眼睛于人、鱼、鸟)这种现象称为协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


    重新  “设计”  人类的身体 


    为了使本质上并不适合的雌性和雄性培养长期情感,实现基因传递,自然选择不仅要“塑造”我们的大脑,还要使我们的身体更适合彼此。

    我们的雄性祖先身体尺寸是雌性祖先的两倍(与黑猩猩更为相似),它们是被“设计”用来激烈的性竞争和暴力打斗;他们有相对较小的阴茎和巨大的睾丸——大量产生精液和雄性激素提高自己精子的竞争力。

    我们雌性祖先在排卵期时也会释放明显的信号——肿胀的屁股,引起雄性之间的竞争,当最强壮的雄性胜出后,与其交配。

    为了两性在身体上更为和谐,自然选择逐渐“缩小”男女身体尺寸的差距;

    男性生理特征的改变,更多体现在其阴茎变得更长,睾丸变得更小;更长的阴茎能尝试更为亲密的体位,同时也会增加女性性高潮的概率,这能够提高女性参与性行为的意愿。而较小的睾丸导致雄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从而降低了男性的乱交倾向。

    一项睾丸酮水平与浪漫关系的研究证明:当人类男性在身处一段承诺关系,或是结婚后有了孩子,他们的睾丸酮水平就会明显的下降,较低的雄性激素水平会抑制住他们对其他女性的欲望,从而把精力和资源放在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身上。

    女性明显的排卵期标识的“取消”,使得人类男性不得不时常陪伴在女性身边,从而保证养育的后代传承的是自己的基因,这无形中增加了彼此相处的时间,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形成。


                  —无趣又有趣的爱情—


    无论我们赋予爱情多么浪漫的期许,但“令人失望的”但同时又使我们松了口气的是,爱情本来就是有目的,它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男性与女性能结成配偶,更好地传递基因。

    虽然资源的供给已经不再像困扰我们祖先那边困扰我们,也不再是我们进入爱情的唯一因素,但了解它曾经直接导致爱情的出现,那它仍然影响着我们如何选择异性,是否让他/她成为我们的伴侣也就不足为奇了。

    选择伴侣的决定可能是有意识的—了解对方银行账户的数目后,或是计算他未来的潜力后;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打量对方的穿着,外表;对方能否自如地探讨音乐,哲学,世界这些抽象的话题。

    我们用多种方式去抉择,对反馈进行加权,最终作出我们的选择。即使这一切并不是有意识地进行,但不能代表它不存在。


    年轻貌美并不是肤浅的,它反应的是女性的潜在生育能力。

    就像地位财富并不是势力的,它反应的是男性的潜质抚养能力。

    这种“选择最优化”的基因传递策略,

    “操纵”着每一物种的选择,

    但作为一个个体,

    特别是拥有一个能思考过去,现在,未来的大脑,

    对生活有着期望 、恐惧,

    对生命的意义困惑、迷茫,

    我们并没有随着自知、知识而更快乐,

    个体从不是自然选择的目的。

    美食带来的满足感 性爱带来的快感,

    都是为了让个体更“自觉地”去生存、繁衍,

    我们的身体并没有留给我们多少“自由意志”,

    一切从演化的角度来看都很无趣,

    但将道德评价从爱情中剥离又很轻松、有趣,

    不是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情起源:爱情到底有啥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ph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