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着性子,咬着牙地坚持,读完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终于松了口气,御下一个大大的包袝般的解脱感。
是的,塞林格意欲让读者从头至尾接收和感受到的信号就是霍尔顿的焦躁、空虚、无趣⋯ 而这些,正是霍尔顿的全部精神世界。
"他妈的" "混帐""婊子养的" 是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这是他借以表达内心郁结、不满、焦虑与愤懑的方式,也是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直接表现。
这里,我们没有看到无可救药的堕落,更没有十恶不赦的罪恶,而是成长中必然经历的困惑、怀疑与抵抗。但细细想来,造成这一切的背后,是躲在成长者背后的那些"推手"共同合力的结果。
比如老师。
霍尔顿不断更换学校,因为他不断被开除。由于良好的家庭背景,他就读的学校多为名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他转战于众多名校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真正能走进他内心,理解他、懂他,更不用说影响他,改变他。你看,当他第三次被学校开除,行走在人生悬崖边上的时刻,还能去拜访的两位老师---斯宾塞 和安东里尼,算是他最愿受其教诲的了。然而,这俩恩师又是怎样的货色呢?
老斯宾塞 ,有学问、有爱心,他和老伴都很和善又热情地接待霍尔顿。然而这个年老邋遢、凌乱啰嗦的老头在霍尔顿眼里,无论是体形还是精神方面,都实在没有丝毫的魅力,所以他很礼貌地急急告辞,并再也不想登门。
另一个老师安东里尼,倒是年轻、帅气,懂生活,有朝气。重要的是,他也很关心霍尔顿,一边喝着红酒一边给他灌输"头脑尺寸",试图让这个漂亮的男孩思考、善待自己的人生。然而,他却在半夜里偷偷抚摸霍尔顿的头,吓得他来不及找到自己的领带就立刻逃离这个同性恋者,到火车站去熬到天亮⋯
------在霍尓顿迷惑的青春里,本应充当人生导师的老师们,集体缺席了。
又比如同伴。
霍尔顿的同学、伙伴中,能和他说得上话的,似乎只有同宿舍的斯特拉福莱塔,斯特高大威猛,富有幽默感,霍尔顿甚至都愿意帮他写英语作业。但是斯特却不领情,说他做的作业 是垃圾。更要命的是, 他还与霍尓顿唯一心仪的女孩琴在借来的汽车里约会。霍尔顿再也受不了这种"以为自己长得帅就可以随意支使别人的自恋狂",他出手了!不过,他轻而易举地就被体育生斯特拉徳莱塔掐住脖子一顿猛揍,差点窒息死去。但是霍尔顿并不后悔出手,他甚至都不想擦去满头满脸的鲜血。
本来,在霍尓顿的同龄人中有一个人曾经让他喜欢,就是他的哥哥。D.B,但是当哥哥进入好莱坞以后,也变得虚伪了,霍尔顿也不再读他的小说,与他本人也无话可说。
------在霍尓顿迷糊的青春里,他的同伴让他感受到的是自私、浪荡,还有否定。
又比如女人。
霍尔顿被 藩西中学开除的当天夜里,在和斯特拉徳莱塔打了一架之后,拖着行李箱回到了纽约,但他不敢回家,住进了一家小旅馆。电梯工毛里斯怂恿并替他叫了一个妓女。他只想和妓女说说话,妓女敲诈不成的情况下,伙同毛里斯打了霍尔顿,还理直气壮地从他钱夹里拿走了10块钱。
和那个年轻丑陋的妓女相比,霍尓顿的前女友萨丽要好一些,她还愿意和他一起看电影。但她的装腔作势、虚情假义依然让霍尔顿厌恶。
邻居琴是霍尓顿满意的女生,但她像梦一样遥远,就连和她通个电话都难以实现。
-----在霍尓顿迷恋的青春里,女人们赤裸裸地展示了她们的丑陋和虚伪。
再比如父母。
霍尔顿因为5门功课4门不合格,被E学校开除,他离开学校在纽约城晃荡了3天,父母一无所知。我们不能说父母不关心他。你看,他妈妈是个和善、美丽、爱整洁,情趣高雅,她因小儿子天折痛苦、自责。霍尔顿的父亲可能严厉了点,但作为名律师,给他们一家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多次为不争气的儿子联系新的学校。慈爱的母亲、负责的父亲,应该是霍尓顿的幸运了。但是,和我们所熟知的现实状况一样,霍尓顿的父母并不了解他,也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他的颓废、他的疑虑和烦躁,更不可能明白他那个麦田里守望的理想。
------在霍尔顿迷乱的青春里,他的父母也只不过是路过的陌生人。
一个人的成长,老师、同伴、父母、异性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构建一个健康、积极、温暖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老师本应是最強大的一股引领力量,他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襟、超人的智慧,都是吸引和指导学生的魅力;同伴,本应是一起经历悲欢的战友,争执的时候会大打出手,而庆祝的时候会相拥而泣;父母,除了保持享有肌肤相亲的幸福,更应在孩子心灵深处占据最重的份量,是子女在任何困境中都应该可以依赖的首选;而异性,则应代表另一种美好、新奇与幸福。
不幸的是,在霍尔顿的青春里,这些重要的角色都没有完成他们的使命,不仅如此,他们还不约而同地让霍尔顿更直接、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虚伪、丑陋、自私、假模假式。霍尔顿看得越多,他就越讨厌这个世界。所以,他想逃跑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不用听人说话,也不用与别人说话,他还想与一个哑姑娘结婚⋯
然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霍尔顿虽然时时暴粗,但他内心,却是一个很善良,也很纯洁的大孩子:
他真心觉得斯老师很烦,但他仍然礼貎地感谢、告辞,即便是他怀疑安老师同性恋,也没有任何失礼之处,还担心对方难堪而反复强调是要去拿行李箱。⋯
他对漂亮、有思想的妹妹菲芘十分疼爱和欣赏。为了给妹妹买一张唱片,他费尽心思。为了和妹妹见一面,他冒着被父母发现的危险偷偷溜回去。为了阻止妹妹跟自己离家出走,他带她去公园骑旋转木马。
在他无限迷茫的心中,还一直惦记着中央公园里的鸭子去哪儿了,被冻住的鱼儿又该怎么办。
最意外也最动人的,是他那个麦田守望者的美好理想:"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望无际的麦田,充盈着希望与收获的地方,有成千上万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游戏,在狂奔,在欢乐,在尖叫,但他们不知道前方有危险。而悬岸边,有默默的守护者,在他们刚踏进危险的一瞬间,将他们拉离绝境。多么幸运!
那么,谁来拯救霍尔顿呢?
他正是那黑暗中奔跑的孩子啊!
对不起,没有,真的沒有。
于是,不存在"或生存,或毁灭"的选择,赛林格给的答案是唯一的:人的成长就是溃烂。
也就是说,孤独的霍尓顿面对的是整个虚伪的世界,他在溃烂中成长了体魄,同时溃烂了灵魂。
《瓦尔登湖》享利·戴维·梭罗曾说:"我们每个人在这世间都注定是孤独的。"
这里的孤独自然不是没有亲人、朋友陪伴之意,而是说,每个人的许多时刻,都是独自一人面对这个世界,比如出生,或者死亡的那个艰辛过程。更深一层讲,是说我们许多时候都是活在自己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无人能够懂你,也未必愿意懂你。
从这个角度讲,我,你,我们,还有我们的儿子、女儿⋯我们毎一个人,都是霍尔顿。
2017.6.9
守望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