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34299/fa6f56097800cc30.jpg)
有没有那么一本书,你十八岁时读时如痴如醉肝肠寸断,二十八岁、三十八岁读时仍然为之泪水婆娑?我想是有的,比如问世八十年多年一直畅销不衰的爱情巨著——《飘》。
《飘》,英文原名《Gone With The Wind》,系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26年-1936年所著,这部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是作家平生唯一的一本小说。小说于1936年问世后立即引起全国轰动,1939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后,更是名扬四海,作者米切尔由此成为比当时的罗斯福总统更受欢迎的名人。而电影男女主角的饰演者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也因这部电影而名声大噪,费雯丽更是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成为书迷和影迷心中永远的”斯嘉丽“。
1940年夏初,这部电影在上海放映四十余日,并配译了一个爆款标题《乱世佳人》。果不其然一样引起了轰动效应,并且带动小说原著也成为时髦读物。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颇有名气的译著家傅东华先生着手翻译这部经典巨著,从而成就了这部小说在中国的首版译著《飘》。
傅先生对原著从内容到语言上进行了充分的本土化改造。一是将人名和地名改成了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称呼。人名由英语中的名前姓后改造成中国式的姓前名后,并从姓中取一个音改成我们熟悉的姓氏,如Scarlett O'Hara(斯佳丽·奥哈拉)改成郝思嘉,Rhett Butler(瑞德·巴特勒)改成白瑞德,个人以为这种改动是在”信“的基础之上完美地实现了“雅达”改造,简直浑然天成,这让看外国小说从来记不住人名的我第一次看一遍就记住了书中全部人名。尤其四个主角的名字深入人心,2005年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李美华全译本对其他人物名字按现代译法,唯独对这个四人仍依傅旧译。
其次傅版在语言上也运用了许多中国的语言特点,包括短句、成语以及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口头语,比如说“if(假如)”译为“要是”,比如说“天杀的下流胚”之类,我作为南方人看此版时实在感觉非常亲切。此外他还删除了一些他认为中国读者不太喜欢而又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心理活动描写。
1979年底,在文革结束不久,文艺思想界还相对保守的氛围下,浙江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傅东华的这本译著,在大众中再次掀起追捧热潮,同时小说中对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的同情和对北方军队的批评也引起了国内文艺批评界关于思想意识形态的争议,最后据说还是小平主席说了句“没关系”才平息了争议。
直到九十年代,这部小说及其电影仍是国内大学生和文艺青年们追捧的经典,在这股热潮推动下,1990年相继出版发行了多个译本,其中包括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陈良廷版《飘》以及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黄怀仁、朱攸若版《乱世佳人》,这些版本与傅版最大的不同,一是忠实原著没有删节,称为全译本,二是人名地名一律按现代通行习惯如实翻译。
我正是在90年代上大学时顺应潮流首次欣赏到了这部小说和电影。那时我正值十八青春年华,大概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在学校的图书馆报告厅,我观看了这部分为上下两集的长达四小时的电影,更确切地说是录相带。
彼此学生们的周末消遣已不满足于在学校俱乐部看电影,因为电影院能看到的影片种类很有限,而盗版录相带种类就大大地丰富,几乎想什么就有什么。所以学校附近有很多的录相厅,大约所有男生们都去录相厅中进行过青春洗礼。但是女生能大胆前去的几乎没有,除非有男朋友邀陪。但那时学校谈恋爱的也不多,至少在我们班是不超过三五人的。
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光明正大放录相,而且又是爱情片,自然全校的女生几乎都要倾巢而出,报告厅因此里三层外三层,人群爆满。
随着报告厅高大的窗户被拉上窗帘,灯光熄灭,嘈杂的人群悄然平静。我怀着万般虔诚的心情,从一重重肩膀和脑袋的间隙中,紧盯着前方那个不过一张单人课桌大小的方盒子。屏幕上沙沙沙闪过一片混乱条纹之后,终于出现了画面,伴随着庄重的交响乐主题曲,美艳的女主角出现了。女生群一阵微微的骚动,因为女主角是费雯丽,前一个周末学校俱乐部还放映过她主演的经典黑白爱情片《魂断蓝桥》,没想到清纯如一汪泉水的玛拉,在这部彩色电影中,竟如此美艳不可方物,一对碧绿的眼睛如波斯猫般魅人。
看完电影,我身体疲惫,两眼放光。郝思嘉迭宕起伏的人生和爱情实在是太精彩,这个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的女人不仅顽强战胜了战争带来的生存灾难,重建家园,而且对待爱情一样顽强不息屡败屡战。
同样是人见人爱的角色,但不同于今天的玛丽苏剧中既不美也不强全靠没来头的金手指促成的女主,郝思嘉这个人物所得到的一切几乎都是靠她自己努力得来的,她身上顽强率真的生命力和充沛的自我追求力令我等观众忽略了她的自私任性虚荣等缺陷,一起为白瑞德弃她而去而愤愤不平,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这种代入感令我等观众辗转反侧,悲伤难抑,也促使我第二天一早立即到图书馆去借书看,可惜已有人先我一步借到,于是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市区的新华书店去买书。买到手后,我先细心用旧报纸和白纸给书包上两层封皮,才虔诚地翻开书页阅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4299/59412ca43a6c2515.jpg)
我买到的这部《飘》正是傅东华先生译本,分为上下两册。纵然他声称删除了一些心理描写片段,但是全书仍然多达近1300页,91万余字。我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到翌日下午,实际只用一天就看完了全书。
那时我还年轻,看书只沉迷于情节,还不懂欣赏文字之美。书囫囵吞枣看完了,烽火乱世中才子佳人的故事令我流了不少的泪,损了不少的视力。虽然我自认是一个韩媚兰式的传统好女孩,但我却对离经叛道的坏女孩郝思嘉在爱情中屡战屡败而难过,为她失去白瑞德而心中块垒郁积。那时我说不清这种块垒到底是因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故事的结局令我我难过,我只知道我像郝思嘉一样痛苦而不甘心。
等到这种因为年轻痴迷爱恨不知解脱所产生的块垒消失的时候,那已是二十年后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