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谓之毛姆笔下的“六便士”,是得以养家糊口、谋生的一种工具,那么既为“六便士”而做的工作,就无法避免的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而从事这项工作的目的也自然只是为了生存,而非更高意义上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那么,就算那些深愔职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世事学问之人,也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这时难免不觉让人顿感生活的不易,而无奈摆手摇头道“且行且珍惜”……
但事业则完全由兴趣出发。周国平老师曾经的一篇关于《职业与事业》的散文解说得精妙“职业,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它的本质与快乐无关,而事业,则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它的本质与快乐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引导我们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的确,以前的我,还是会为着工作上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现在放之于更高的层面来讲,可谓不足为怪了。毕竟老板们也为之付出了薪水,而为着这养家糊口的“六便士”我便不得不遵守基本的金钱法则和职业道德。
而,与我来说,“月亮”,便是我想要终身而为之的——读书与写作。
这是一份用兴趣与爱好加持,不断倾注毕生心血,如入魔摄魄般乐在其中,任他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都无怨无悔的事业。
正如《论语·里仁》中讲道“朝闻道,而夕死可矣”!
如果一个人,不为金钱和世俗名利而坚持做一件于几己于人皆有意义的事,我想那就是一份值得为之抛洒热血的事业。
在追求真理和信仰之路上、在深入觉察自我和探索人性之复杂和深度上,没有哪种方式,比不断的读书与写作来得更快更直接。那些伟大的创作者们,为我们描绘了人性之最高贵、伟大的顶峰,只等我凡夫俗子不断攀登或仰止喟叹!
难怪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世间万般的生灵,唯人类拥有一颗在不断领悟、思考的脑袋,这不得不感恩于造物主的恩赐。
如何让这颗会思考的脑袋去感悟和体会,我想任何人都能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那便是读书。
正如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写到“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
而写作,就是将这些“大咖们”的思想精粹提炼升华的最佳路径。写作的意义和读书的意义一样重大。
古代有写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以李陵事件为坎,以宫刑为辱,发愤著书,得成《史记》,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做出巨大贡献。
近代有鲁迅弃医从文,为写出让中国人振聋发聩的文章而不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广博胸怀……读书与写作,照亮了我漫漫远途的前行之路。
如果没有月亮在左的指引,那在右的六便士也就少了黑暗中的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