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建造祂的城墙!(尼希米记3章)

来,建造祂的城墙!(尼希米记3章)

作者: 写点杂文自家看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21:54 被阅读0次

    我习惯把讲章逐字写下来,包括开首及结语的安语。

    逐字稿不是为了拿来念诵,因为讲稿内容不一定都会被传讲。讲的过程往往都会有所取舍。

    逐字稿的记录一来是为了整篇文稿的行文顺畅之故。文字写作毕竟异于口头阐述。口头阐述顺畅,不代表文字行文就顺畅,反之亦然。

    逐字稿的记录二来也是为了留下讲章给自己闲来时阅读。讲道者在预备讲章时,往往有“时段性”的感悟——那一刻的感悟需要被扑捉到文字里,备案,回味,省察。讲道的神圣趣味也许就在这。

    以下这篇讲道稿是几个月前的写作,如今回味,依旧是一番自我提醒。的确,神的道永不过时。



    引言


    首先让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是我家乡湖庄村的照片。

    我的家乡大湖庄非常美丽对吗?由于坐落于山坑里以及村里经济原因,村庄的自然风格还是很浓郁,并不现代化。我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村庄的历史,唯一知道的就是村口的拱形桥梁很古老,桥墩上刻着1973年建造……还有村口的迎客松,相当古老,具体时日我也不晓得……还有我家旁边的大榕树,比我家四楼还高,具体时日我也不晓得……还有庙宇、溪水、天主教堂,以及一些露天横梁式的茅坑,相当有历史(以后来我家,我带你们参观)……

    像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外地,在外面长大并接受教育,很难与村庄建立起情感。但是,村庄里往往有一个特别的标志物,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老一辈、年青一代的村庄认同感联络起来,那就是“村庄捐献碑文”。

    我的家乡村口有一个水泥碑文墙,里面刻着道路、桥梁、路灯等村庄基础设施的捐献名单集。里面密密麻麻的人名以及捐款金额夺人眼目。碑文的题名为“团结齐心,共建湖庄”。这个碑文几乎刻着全村上一代人的名字。我可以很轻易找到自己的上一代名单。也就是这样一个碑文,把我的城乡文化根植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湖庄。

    以斯拉和尼希米记写作对象是一群归回许久的犹太人。尼希米花了第三章篇幅详细记载修建城墙的名单,目的就是让归回者对这个焕然一新的耶路撒冷建立认同感——这个城市是以色列同胞们集体修建的,是为了让以色列历史历代居住在此地敬拜上帝,保守自己圣洁子民的身份。

    这个修建者名单不是一个简单的村庄修建碑文,而是象征着城乡文化的根基。但是这个城乡文化是天国的城乡文化。当我们阅读着这个如同村庄碑文的名单时,有许多关乎天国的文化待我们去领悟。

    修造建墙这善工

    用柯德纳的话来表达:“这个大多已被遗忘的人名与地名名册,显示一个超然的完美组织与通力合作,表现出众志成城之意志,士农工商各社会阶层胼手胝足同心工作,并肩修复每段城墙。”

    我要先和大家描绘一下这个参与建造城墙的群体:

    这个团队由各地来的人组成,不仅由耶路撒冷的市民参与,还有来自方圆十五至二十里之远的人参与。比如:耶利哥(2)、提哥亚(5)、基遍(7)、米斯巴(7、15、19)、撒挪亚(13)、伯哈基琳(14)、伯夙(16)和基伊拉(17、18)。这些远处来的建造者绝对是不求回报的付出者。因为耶路撒冷城墙修建好了,对这些人而言毫无利益可得。

    在这个修造者名单里,我们还会看到这些群体的差异性。他们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有银匠、做香的(8),有商人(31-32),还有当官的人(区长,9、12、14-18)。我们甚至看到这些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合作。如银匠和商人一起合作(31-32)。

    此外,我们还会看到更为美好的参与者——家庭总动员——携带子女一起参与修造(12,哈罗黑的儿子沙龙和他的女儿们修造)。

    在这份工作名单里,唯一负面的记载就是第五节的提哥亚人的贵胄:他们不愿意承担这个工作。但是,与这些贵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同乡人——提哥亚人尤为积极地参与到修造工程里——他们肩负了两段工程的修造。第五节记载了提哥亚人修造,在27节则记载他们又参与修造了一段。同样参与了两段城墙修造工程的还有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4、21)和比利迦的儿子米书兰(4、30)。提哥亚人双倍的付出与其说弥补了他们本族贵胄的工作,倒不如说是取代了这些贵胄参与的名分。因为在随后的分析中,我会告诉大家:参与建造城墙乃是关系到是否有份于神的伟大计划。

    最后,这个修造工程团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特点(1)、经文里流露出他们的工作极其有组织,整个工作进度有条不紊开展着。经文里不断出现的“其次是……其次是……其次是”的描述就可以看得出来;特点(2)、这个建造工程是从东北墙开始,作为起点,以逆时针方向进行。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工程的起始点是由祭司群体率先参与。我们要注意,祭司面对的东北墙最接近圣殿,他们负责建立的羊门更是最靠近圣殿的入门。这个修造的开端揭露出一个重要事实:将神放在首位。第一节出现的两处“分别为圣”非常重要。Charles Fensham在注释书中指出说:“这是他们在完成修建后将它分别为圣奉献给神。祭司群体以身作则,树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模范作用,鼓励所有参与修建的人对神委身。”这个修造城墙的工程正因为这个起始点,被赋予了神学性的意义。

    被城墙围起的国度

    所以,我要明确告诉大家:尼希米建造城墙,这不是建筑学的问题,而是宗教神学问题。这个被建立起的城墙,要围起的耶路撒冷城市,象征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性的区域,而是一个关乎神学的,属于神的国度。

    这段经文有个字大家需要留意:修造(בָּנָה)。“修造”这个字是这段经文的关键字。当城墙建造好了后,犹太人为了防御敌人的偷袭和攻击,他们都全副武装监守城墙,4:16、17、21记载他们“拿枪、拿盾牌、拿弓、拿兵器”。关键点是,第四章所用的“拿兵器”的“拿”字所使用的就是修造的同个希伯来原文בָּנָה。这是个很有趣的文字游戏。旧约学者华尔基说:“这个文字游戏有效地连接了这场景对建造城墙的两个描述——修筑和防御。”

        换而言之,修造城墙的举动和防御外敌是一个类同、相关的概念。为何需要防御外敌?防御外敌其实是关乎到圣洁敬拜的问题。我们应该还记得上一次讲解尼希米记1-2章时,当尼希米准备重建城墙的时候,和伦人参巴拉以及亚扪人多比雅前来闹事。他们藐视和嗤笑犹太人。2:20节记载了犹太人的回复,他们说:“天上的神必使我们亨通。我们作他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份、无权、无纪念。”这节经文的背景非常重要,它会影响我们理解今日经文的内容,所以我必须补充交代一下。

    其实尼希米带领犹太人建造城墙,之所以引起参巴拉和多比雅的厌恶和藐视。根本原因是尼希米的工程会打乱那个地区的政治和宗教平衡。(1)、政治方面是因为,参巴拉和多比雅其实对耶路撒冷握有一定程度的管辖权。根据经外的文献得知,参巴拉当时是撒玛利亚的省长。尼希米的到来一定会对他原本享有的、管理以色列人的权利被剥夺。(2)、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宗教方面的问题。参巴拉是个巴比伦名,意思是“月神之名赐下的生命”。我们知道被掳后的犹大国,撒玛利亚地在亚述的迁移之下,入住了许多外邦人,把异教神带了进来,和当地剩下的北国以色列人通婚。随着时日的消逝,异教敬拜现象普及。然而这种异教敬拜非常矛盾,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他们的偶像”。

    结合这两个原因,我们就得知:尼希米将城墙修造起来,不仅奠定犹太政治上的稳固,更是将敬拜耶和华的宗教生活重建起来。当羊门和东北墙修造好后,他们分别为圣归给耶和华。这对以参巴拉为代表的,生活在偶像敬拜中的族群人而言,是一件沉重的打击。用犹太人那句告白语来表达就是:“我们作祂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份、无权、无纪念。”城墙修造与防御敌人是同类事件,它揭露的事实严格而言不是军事性的问题,而是宗教神学的问题。

        我们要尤其注意旧约圣经中埋伏在军事问题背后的宗教神学问题!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上个月我在分析以斯拉记建造圣殿面对“敌人”的问题。我说,犹太人所面对“敌人”在旧约圣经中往往有一个强烈的指向。无论是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面对迦南地的敌人,还是以斯拉记建圣殿及尼希米建造城墙所面对的敌人,或者在以斯帖记里犹太人面对敌人哈曼。这些敌人代表的都是偶像敬拜入侵。敌人的身份象征一个势力,异教敬拜和偶像敬拜的势力。在出埃及记,耶和华要在以色列人中建立独一神的敬拜,所以击败埃及神法老,接着击败迦南地的种种敌人。我们要敏锐察觉到,出埃及对抗法老的军事斗争,摩西举旗对抗亚玛力人的军事斗争,约书亚攻打耶利哥和艾城的军事斗争,全都是对宗教神学的揭露。军事问题背后是宗教神学问题。

        所以,回过头来,当我们审思尼希米在耶路撒冷以修建城墙的举动将圣殿敬拜的群体圈起来,本质而言就是以分别为圣的行为将这个独一神敬拜的群体分别了出来。没有参与到这一工程的敌人被视为“在耶路撒冷无份、无权、无纪念”。这样一幅画面在我看来就犹如过去以色列建造会幕一样:神的帐幕在人间了,只有入耶和华的会,才有份于敬拜。被城墙所圈起来的这个圣殿,犹如神的国,设立在人间。

        如果我们从更广的视野来看待耶路撒冷城墙建造的问题,在新约圣经里,使徒约翰在《启示录》揭露出了天上耶路撒冷的景况。在启示录21:10里,约翰被圣灵感动,天使带他到一座高大的山,将那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示给他看。接着12节记载城墙:“有高大的墙,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十二位天使,门上又写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14节继续记载:“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这个天上的耶路撒冷城墙拥有十二支派和十二使徒的元素。也就是把旧约所有以色列和新约十二门徒为代表的耶稣跟随者关联了起来。新约的使徒们是传承旧约的。这个传承的因素不是墙这个建筑物本身,而是关系到“神的国度”。使徒约翰让我们看到城墙所围起来的这个耶路撒冷城就是神的国最终成全的蓝图。我们将从整本圣经的作者圣灵的角度看到城墙建造的问题在神整体的救恩历史里有一个终极的指向。

        我想起戈登费依和史都华在《读经的艺术》中的一段话:“旧约圣经每一个单独的叙事都至少是世上的以色列历史这个更大叙事的一部分,后者又是终极叙事——神创造并救赎它——的一部分。借着新约圣经,这终极的叙事超越了旧约圣经。除非你认识到一个单独的叙事在其他两个层面中扮演的角色,否则你就没有充分而正确地处理它。”费依和史都华的意思就是,旧约叙事要从三个层次来进行理解:低层是个人历史,中层是国家历史,顶层则是救赎历史。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卫单挑歌利亚的事件”。圣经作者不仅仅要我们对大卫这个低层的个人故事着迷,旧约作者的兴趣是中层的故事——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代表的是以色列国的重要部分。大卫这位蒙神膏立的王解救以色列,保障了它在应许之地的安全。而这个以色列国的安全在整本圣经的历史里是指向救赎历史这个上层的故事。大卫对抗歌利亚的时候说:“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撒上17:45-47)可见,这个故事终极而言是一起“耶和华打败祂敌人的故事”。所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故事最终被放到了神国度历史的大道上,在整本圣经中将直接引向耶和华最终的敌人——神的国终极的仇敌——就是耶稣所胜过的撒旦。

    今天,当我们思考尼希米建造城墙的时候,这个建墙运动同样也是如此。无论是过去会幕的建造还是圣殿的建造,还是现在城墙的建造,圣经作者非常执着于一件事情,那就是告诉我们读者:城墙建造是神主动兴起的工程。在2:18,当尼希米开始推动修造城墙的工程时,圣经记载说:“我告诉他们我神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做这善工。”在6:15-16,当城墙修造了52天后竣工时,圣经作者总结说:“我们一切仇敌、四围的外邦人听见了便惧怕,愁眉不展;因为见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们的神。”城墙工程之所以能开始,尼希米说这是神施恩的手帮助他。同样,这个工程之所以能圆满结束,完全是出乎神自己。神主动建造城墙的叙事手法要把这个工程带入到神国度历史的大道上,在整本圣经中将直接指向耶和华最终工程的竣工——神的国最终成全(约翰的启示录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画面)。

    奋勇做这善工

        所以,如果要我用一段话简单概括当下基督徒要从尼希米记第三章得到怎样的真理教导,我的表达就是:尼希米组织以色列人集体参与到城墙的建造工程,目的是建构起一个圣洁敬拜的群体,抵抗敌人的偶像敬拜入侵。在救恩历史的蓝图里,这个由城墙围起的耶路撒冷城指向的其实就是“神的国”——耶和华祂自己击溃偶像(敬拜),透过基督耶稣建立祂自己的国,并且要在末日彻底成全祂的国度。每一位参与到城墙建造的肢体,其实是在参与神国度的事工。我们要各尽其职,忠心、竭力地参与到神国的服事。因为这是一件善工!

        我们在尼希米记中看到以色列百姓们都奋勇做这善工。“善工”也可以翻译为“令人愉悦的,美好的,可喜爱的工”。我们看到百姓们集体、乐意参与到这一件美好的圣工上。在这段建造城墙分配的叙事经文里,我们看到一个美妙的信仰张力:神主权的手引导祂自己国度的工作,神的子民则竭尽全力参与神国度的工作。

    因此,我要带出今天经文的应用点:我们要各尽其职,忠心、竭力地参与神国度的工作。

    然而,当我们被劝勉“要各尽其职,忠心、竭力地参与神国度的工作”之前,我们首先得思考:我怎么才能乐意参与到神国度的工作?我们要避免道德主义的教训:你要这样,你要那样。出于救恩的行为永远都是遵行这样的原则:让我们首先建立对上帝的渴慕,然后才能行出乐意的事奉生活,也就是“各尽其职,忠心、竭力地参与神国度的工作”。

    参与神国度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社群精神,绝对不是道德教导就能达到的。虽然我的村庄建造碑文上刻着“团结齐心,共建湖庄”,但是罪人们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团结,也不可能真正无私共建。(一个有趣的例子:溪水田鱼、修路水管的故事

    所以,只有先在基督的福音里被更新,建立对上帝的渴慕,才有可能真正参与到国度的事工里面。就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3:9所说的:“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但11节他又告诉我们:“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让我们的事奉都是首先出于以基督为根基的行为。

        所以在建立积极的事奉之前,我首先劝勉大家:

    (一)、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先要被神的国征服,意即被基督耶稣的福音所改变——心意更新而变化。(1)如何自我评估有否被神的国征服?就是看自己是否在基督耶稣的福音生活中充满活力?在这个时代活跃于福音的生命,并且有一个强烈的未来国度盼望。(2)如何操练自己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善于学习和默想基督耶稣的福音(福音要素:罪、堕落、十字架救恩、基督复活、圣灵更新的生命等)。主动阅读圣经,聆听真道分享,阅读福音书籍,加强肢体属灵生命互动和交流,爱慕灵修与祷告。

    接着,在这个根本的基础上,我们就自然参与到神国的事工上。

    (二)、参与神的国之事。怎么参与神国的事奉呢?怎么理解这么抽象的概念呢?我们首先要明白,神的国是神掌权的势力。神国的权柄在末后的日子将会是宇宙性的,而当下则暂时是教会性的体现。教会生活就是神国生活,也就是末后生活的预先品尝和体验。就如旧约以色列人具体参与到城墙建造的工程,我们参与地上教会的事工就是参与神国的事工。各尽其职,发挥自身的恩赐和才干。

    我有两点鼓励供弟兄姊妹好好默想:(1)客观而言,我自身有何可献上的恩赐和才干是还未投入在教会服事之内的?求主让我爱慕祂,积极踊跃为主摆上;(2)教会有许多事奉的地方需要肢体们踊跃摆上,而我又有条件努力学习和操练提升,从而可摆上服事主的?求主让我爱慕祂,积极踊跃提升自己,努力学习,从而为主摆上。

    求主帮助我们!

    结语:看,雷佩契普!

    最后,让我以C.S路易斯所写的奇幻儿童小说《纳尼亚传奇》中的一册——《凯斯宾王子》的故事作为结束。纳尼亚传奇主要围绕着纳尼亚国发生的故事来展开。纳尼亚国是由狮子王阿斯兰创造的有会说话的动物和精灵们。其实纳尼亚国象征着神创造国度,狮子王象征着基督。路易斯在《凯斯宾王子》这一册里描述了纳尼亚国被台尔马人统治了。台尔马人出现了一位残暴的君王弥若兹,他杀害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老王国,夺取了王位。在弥若兹残暴的统治下,所有会说话的动物和精灵们都隐藏了起来,老国王的儿子凯斯宾被迫逃离王宫。逃离后的凯斯宾心系纳尼亚国,渴望帮助纳尼亚国从邪恶的弥若兹统治底下解放出来。后来在森林里,凯斯宾王子找到了纳尼亚的老居民,就是那些会说话的动物和精灵们。凯斯宾得到他们的支持,揭竿起义。但是处于弱势的凯斯宾并无胜算的把握。直到狮子王阿斯兰的出现,赐予他们勇气和斗志,最终成功战胜了邪恶的国王,凯斯宾继承了纳尼亚的王位。纳尼亚则再度恢复昔日的生机。

    在《凯斯宾王子》这一册故事里,所有阿斯兰的跟随者(动物、精灵们)都奋勇参与到起义的队伍,为纳尼亚国奋斗。我和大家讲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介绍一下,在这么多参与起义的动物中,其中有一位很特别的角色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一只老鼠,名叫雷佩契普。路易斯描述他,腰间佩带一柄小巧锋利的宝剑,有几本胡须,神气十足。这只老鼠共有十一位老鼠部下,加上它一共有十二员鼠将(这让我们联想到十二门徒)。这些老鼠军人并不被人看好,还被嘲笑像蚂蚱、蚊子。但是,每逢凯斯宾军队商议军务时,有一些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士兵勇于献身参与的时候,雷佩契普往往都是首先自告奋勇,冲上前线。比如在一次任务分配中,雷佩契普对凯斯宾王子说:“我请求国王把我和我的勇士们派到前线去!”路易斯描述了雷佩契普好几次这样的场合。在于台尔马人的决斗中,不被军队看好的十二鼠将英勇无敌,它们挥动手中的短剑奋力拼杀。

    战争胜利后,在《凯斯宾王子》最后一章的内容中,狮子王阿斯兰会见所有为纳尼亚国战斗的人以及动物。就在那时,十一只老鼠抬着担架出现了,躺在担架上的就是鼠将雷佩契普,身上全是伤痕,一只爪子被踩得粉碎,尾巴被砍断,奄奄一息。最后狮子王阿斯兰治愈了它,并且夸赞雷佩契普拥有高尚的灵魂,同时也夸赞十二只老鼠团结、友爱,生死相依。

    路易斯成功地用军事的手法隐喻了为神的国献身的雷佩契普。你如果爱慕阿斯兰,就会为了纳尼亚国奋勇献身。你如果爱慕上帝,就会为了神的国摆上自己——哪怕你是全体中最不起眼的雷佩契普,都会在神国的事奉上奋勇向前。就像不起眼的大卫挑战歌利亚,就像拙口笨舌的摩西对话法老。

    尼希米记第三章修造城墙的内容就是刻画出了一群为神的国各尽其职,奋勇参与事奉的子民。他们爱慕基督,热衷于福音,竭尽全力参与到教会的事奉中,不求回报,默默付出!但愿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也能因为爱慕神的国,渴慕基督,为神国的缘故成为冲锋陷阵的雷佩契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建造祂的城墙!(尼希米记3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tn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