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候会莫名地有些地域情结,于我,比如说西北,比如中原。
眷恋西北是因为新疆是我的第一故乡,奶奶还葬在那里;对于中原我却是说不清楚的复杂情愫。
中原对于华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对人体,中州从中医说,是人的后天之本,一个人的先天之气如果很弱不会立刻死去,只是活得难看,可没有后天中州脾胃之气就很快死去。由此可见中原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中原不仅有六朝古都洛阳,还历代人才辈出。老庄韩非子就不说了,医家从华佗、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到现代的李可,还有我喜欢的两位当红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肖然。每当想到这些,我心中就会升起一股崇敬感,恨不得立刻踏上朝圣中原的旅程。
可说起我身边熟悉的中原人,却一言难尽。
先说小时候生活的兵团农场,有一多半是河南人。农场的大人说话是南腔北调,操着各自家乡的方言,我们孩子则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河南话,可见河南人的影响力。
小时候我还经常听父母说河南人狡猾、自私,要少和他们来往,那时的我对这样的规劝是过耳即忘的。后来读大学时,我班的班长是河南郑州人,这男生从入学就做好冲击优秀毕业生的准备,把学校所有加分事项摸得透彻,一来就通过父母对班主任做功夫,把他推上班长位置,一学期后竞选上系学生会主席,然后就再也没有关心过班级事务。直到现在毕业后也没和同班同学来往,提起他,同学们就觉得是自私代名词。
工作后,同事中遇到过一个河北、一个河南的男同事,俩人工作关系处理得特别好,能快速权衡工作中利益,恰到好处地表达需求,维护自身利益,让人看起来他们在工作中没有内耗,领导和同事都很认可,年年能评上先进,付出的都有对等薪资回报,从不和同事聊八卦,深得领导赏识,算是职场中的游龙。
生活中有两个学中医的朋友,是河南女生,这俩人性格正好互补,体型一胖一瘦。瘦的工于心计,在外资保险公司,是个不错的销售。胖的性格质朴,为人直爽,是全职家庭主妇,接点艾灸刮痧等零散活儿补贴家用。
我一个好朋友的同事是河南人,有段时间我们仨经常一起散步,就听她叨叨自己的孩子、她妹妹的孩子。也许是旁观者而且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她的叙述更清晰更真实反应内心想法。她也会直接聊外界的“河南人黑”,不辩驳也不去为洗刷别人的看法而刻意做什么来证明。是我欣赏的态度。
总体说,我遇到的河南人智商情商都算偏高的,对自身利益有种天生的敏锐觉察力,而且不屑于隐藏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又保留一种天然的阳光——什么都能摊开谈谈,有事立刻解决。
这种敏锐洞察力,或觉察力可能是中原人特有的基因,造就了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直面面对,还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也许这是中原盛产名人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