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孩子的睡眠标准。在孩子还是在婴儿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睡得好就长得好,所以呢睡眠时间是可以得到保护的。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慢慢的融入成年人的生活。那么家长给他安排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休息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
2,因为缺少科学的理论和工具测量的支持,很多时候我们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衡量孩子,睡得好或者不好。学龄前后的孩子由于白天都在学校度过,很少和家长在一起,晚上回来之后就会很想和家长在一起。所以到了晚上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兴奋。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我的孩子精神这么好,不需要那么多睡眠,其实这是错误的。
3,关于孩子的睡眠标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根据大量的数据和实验标准,研究出了孩子的睡眠标准。根据美国睡眠实验基金会发布的消息。刚出生的新生儿,他的睡眠总量在14--17个小时。4到11个月的婴孩,他的睡眠要在12--15个小时。1到2岁的幼儿,他的睡眠时间在11--14个小时。三--五岁的幼儿的睡眠时间要达到10--13个小时。6到13岁的小学生阶段的孩子,睡眠时间要达到9--11个小时
4,在现下课的家长里面,调查只有20%的家长能让孩子睡到这个标准(10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个睡眠的总时长里面,是否包含了午休时间呢?理论上来讲是这样的?但是事实上上了小学以后的小学生,并没有午休的条件。家长应该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午休时间,然后再进行一个睡眠标准的判断。
5,做好孩子的睡眠记录,随着孩子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的减少。身体活动的时间延长。晚上睡觉的时间就要延长,如果养成白天不睡午觉。孩子缺觉越来越多到了晚上就会导致因为过度疲劳而不易入睡。给孩子提供一张睡眠时间表。把白天睡觉和晚上入睡的时间都写在表上面。便于其他抚养人对孩子睡眠的了解,也便于接下来的一个睡眠调整。对于学龄段的孩子,晚上一定要保证他的睡眠时间有十个小时。这样就算出去,他入睡前的时间也能有九个小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