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忧
带娃这几年,我听得最多的话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贩卖焦虑的:
“在家带孩子,脱离职场太久,是会跟社会脱轨的”
“这女人啊,还是要有自己的工作,带孩子没经济来源,是要看男人脸色的”
“这再差的工作也是份工作啊,怎么说也有个班上,不比带孩子强啊”
二、典型甩锅的:
“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什么奶奶外婆带的就是比不了”
“反正家里要有一个人带孩子,谁带还不都一样”
“现在的年轻人,不信过来人的经验,非要说什么科学养儿,就是胡闹”
除了以上两种,其实还有最后一种,就是无知型(脑残型)的:
“不用上班,就在家带个孩子,是不是特舒服啊?”
说真的,刚开始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帮忙带娃,我的内心可以说是非常崩溃的:Waht?孩子生下来也没办法塞回去了,没人带娃怎么办?我要沦为黄脸婆24h全职带娃+做家务了吗?大家都说带孩子会跟社会脱轨好害怕......
担心归担心,崩溃归崩溃,孩子在旁边嗷嗷地哭,老母亲只能硬着头皮上啊!新手老母亲硬是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天真少女被磨砺成了家务育儿十项全能型选手(自夸自擂)。
孩子月份小的时候,估计因为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倒是忘了焦虑这回事,每天都忙得人仰马翻,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娃醒了要喂奶哄睡陪玩换尿不湿洗香香......娃睡了要洗衣做饭拖地看育儿书上网剁手(给娃买)......
来自花瓣网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就是我这样没错了,只有娃爸下班回家才能换我稍微喘口气儿。
在那些无比艰难的分分秒秒里,真的很多次希望有人能来帮我一把。也无比羡慕着那些有靠谱长辈愿意帮忙带娃的家庭,但是,羡慕完还是要回归现实,继续跟娃的屎尿屁战斗到底!
孩子大点了,可以自己爬着玩了,不需要时时刻刻赖在怀里时,我又开始焦虑了:万一等我带几年娃,重回职场吃闭门羹怎么办?那不白瞎了我这么棒一优秀女青年吗(咳咳咳,打住)。毕竟很多单位招聘启事都煞有其事地写着“要求:35周岁以下”,虽然搞不懂35岁以上的人得罪谁了,而且暂时离这个年龄也有点远,但架不住心里还是有点慌啊。
总之,大环境造就的焦虑,在带娃的初期对我而言还是挺明显的,但好在我明白:焦虑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想想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吧。从《会赚钱的妈妈》开始,我重新拾起读书、写作的那份爱好,开始了自己的带娃学习两不误的漫漫长路。
来自花瓣网早起看书、利用碎片化时间写读书笔记,保证自己有足够多的输入,然后再去输出,写书评,写其他类型的稿子,我初略统计了一下,去年半年时间我大概读了六十多本书,包括育儿方面的、个人成长方面的,投稿不多,但认真写的稿子,过稿率还算可以。
当自己一次次得到编辑或者读者的认可,以及实打实的稿费的激励时;当看着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一次次地学习和改进,变得越来越棒时;当朋友苦恼孩子被老人惯出了种种恶习,而我发现我的孩子并没有时......
原先的焦虑统统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欣慰,欣慰自己的付出终究没有白费,欣慰带娃和变成更好的自己真的可以同步进行,并且因为自己忙着变好,无暇浪费时间去过多消耗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没完没了的手机闲聊、比如无聊乏味的电视节目等等)时间都花在刀刃上,孩子自然也会以你为榜样,跟那些恶习不沾边。
我看书的时候,娃就在旁边看看绘本;她睡觉的时候,我就赶紧写写稿子。在此之外,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跟她一起快乐地玩耍,扮演小猪佩奇或者其他卡通人物,偶尔,也陪她看一会儿动画片,但要控制好时间。亲子时光快乐而充实。
因为有了爱好和方向,带娃这两年多以来,我越来越淡定,也越来越清楚:①那些混日子的人才会跟社会脱轨,而无关你是身在职场,还是在家带娃;②带孩子、照顾家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并不比上班低人一等;③带娃的同时也未必不能赚钱;④带孩子跟带孩子之间的区别大了去了,关键不是谁带,而是怎么带。
正如这几天有朋友推荐我看的《优质父母教养指南》一书里说的那样:“一旦为人父母,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天生就知道如何对养育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相反,我们必须培养和练习这些技能。”
养孩子如此,自我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都需要不断学习、培养和反复练习那些我们不会的、生疏的、但与此同时又对我们有帮助的技能。我们投入实践的努力和时间越多,就越能成为优秀的父母。
有些想法一旦改变,人就会豁然开朗:既然在家带娃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与其去焦虑去羡慕别人,倒不如坦然接受,把带娃这件事尽可能做好,陪着孩子一起变得更加出色吧!
因为我的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虽不敢说把孩子养得多么优秀,但却也规避掉了很多孩子身上常见的恶习,比如朋友吐槽孩子被婆婆养成了吃饭要追着喂的毛病、文友抱怨儿子被自己妈影响成天要玩手机、还有亲戚家孩子稍有点不合心意的事就大发脾气......
不仅如此,还在新闻上看到过很多看护疏忽造成不幸的报道,比如爱打麻将的奶奶带着孙在常在棋牌室,吸二手烟,孩子的肺成了黑色的;爱贪玩的老人带着孙辈遛弯,只顾着跟熟人寒暄,把孩子看丢了;还有不信医生信大仙的老人,孩子生病不带去医院,反而找大仙做法给孩子喝奇怪的东西......
说真的,有娃后真的一点都看不得这样的新闻,心都是揪着的,不知道那些孩子的父母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该多么痛心疾首。
总之,像《优质父母教养指南》序言里说的一样:养育小孩是一项既有乐趣又有挑战的工作。
只有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并改正的家长,才能养育出同样乐观、进取、言出必行、习惯优良的孩子。你什么样,你的孩子就什么样,一点都不会掺假。(说到这,可能会有人要说了:“怎么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妥当,是不是要改正呢?这根本没办法判断啊。”学习啊,看育儿相关的书啊,总比自己闭门造车瞎摸索强太多吧。)
这几年,我不过是万千独自带娃的妈妈中最普通的那一个,只不过,我没有荒废带娃的那些“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片刻,而是一点一滴把那些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忙着提升自己,忙着治愈自己,忙着给自己找更多的出路,忙着不被那些说“带孩子会跟社会脱轨”的声音带偏......
无非是这样不断将自己赶离舒适区的经历,让我的焦虑统统慌不择路选择了逃跑,换来的是笃定和从容,是欣慰和庆幸,以及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学习。
《优质父母教养指南》是最近看过的育儿书里面,我个人获益颇多的,是忍不住建议我那不大爱看书的娃爸也要抽空学习学习的,之所以建议他看,是因为这本书里的每条建议都是可以独立翻阅的,哪怕对看书一点兴趣没有的父母,也能轻松翻阅。
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与此同时,她还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是“幸福健康宝贝”顾问委员会委员,在加州大学、哈比托特儿童博物馆等学校和机构创办了广受父母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在《今日心理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知名杂志发表过大量关于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且开办了一家自己的私人心理诊所,专门帮助和指导那些不知道如何养育孩子的父母。
差点忘了,除了以上那些,同时雷斯切尔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由此可见,她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不仅理论经验丰富、足够专业,实践经验方面也有足够的发言权。因为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嘛,拥有育儿经验丰富的雷斯切尔可不是跟你玩虚的、纸上谈兵。
来自花瓣网雷斯切尔说,她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作为母亲的她急切地想要寻找教育子女的最佳实践,却多次寻觅无果,市面上很多教育指南都不尽人意,要么是家长必须翻阅好几百页才能从中抓住有用的观点,要么就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操方法,实用性都不太强。
而在后来,她之所以会创作《优质父母教养指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希望为父母们提供方法和工具,用以应对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挑战,同时,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二是希望鼓励家长反省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家长的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出于这样的目的,《优质父母教养指南》里的方法和工具都是既简明易懂,又相互关联的。跟很多教育类书籍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践手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就去翻一翻,完全可以现学现用。
简单分享75条法则中的几条吧,我没有按顺序看,完全是翻到哪看到哪,特别随性,但也收获颇多,所以就捡我看到的随便分享几条吧。
来自花瓣网一、不会急于改变孩子的感受
当你去学校接孩子,她泪汪汪地说:“他们都不喜欢我”。作为父母你会怎么接过孩子的话?估计很多父母都会第一时间这样安慰:“不会的宝贝,他们都喜欢你,他们都是你的好朋友啊。”抱歉,这样的安慰丝毫不会抚慰孩子受伤的心,因为这句话会传递给她这样一种意思:她的那些感受都是错误的(但实际上她的感受都是正常的情感体验,而且终会过去)。
优质父母面对这样的问题,会把孩子遭遇的不快当作一个好机会,教会孩子如何接纳那些不太愉快的感受,并且让孩子在他们的指导下练习一些有用的生活技能。
他们会从强调孩子的感受开始:“哦,宝贝,我敢肯定,当你认为他们都不喜欢你的时候,肯定很难过。我小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会有跟你一样的感受。”稍作停顿,再接着说:“那么宝贝,今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觉得大家都不喜欢你呢?......”然后进一步引导孩子吐露心声。
同样是安慰,是不是高下立判?前者果断下定论,对缓解孩子情绪没什么作用;后者则巧妙通过同理心,安抚并帮助孩子从其他角度看问题,用更积极的方式来理解已经发生的事情。
优质父母从不改变事态,只会想办法让孩子有更好的感受。
来自花瓣网二、培养自我意识
试着想象一下:假如你正在招呼孩子过来,孩子却没有理你,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A. [endif]他在无视我 B.他太专注于他手上的事情了,没有听到我说的话
观念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形成了这截然不同的结论,我们大人如此,孩子其实也是一样,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同样受个人意识的影响。
优质父母会重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做基石,在以后的教育中,一旦他们犯错了,才能做出有效回应和及时反应,才能接受我们的感受。
来自花瓣网三、给予孩子做决定的权利
独裁的上司是不是很招人烦?同样,独裁的父母也很招孩子们烦。
优质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以恰当的方式与孩子分享权力。他们会在和孩子互动时,向孩子表明,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大的独立自主权,你的行为方式必须证明,你配得上拥有这种权力。
例如:外面正在下雨,你的女儿非要穿凉鞋而非雨靴出门,你可以做出推断,告诉她两种选择所面临的不同后果(穿凉鞋会把脚弄湿,然后感冒;穿雨靴则不会)然后,让她做决定。
如果听了你的分析,她还是坚持穿凉鞋,那就让她穿,优质父母明白,再多的说教都不如让孩子自己决定一次,并承担决定后的后果,这样的小小教训要比父母耳提面命有效得多。(但要注意:她不喜欢脚湿漉漉的感觉,与你认为她不喜欢这种感觉,不是一回事。)
来自花瓣网四、专注于正面管教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看孩子手中的牛奶瓶子正在倾斜,忍不住大声提醒:“不要让牛奶洒了!”结果话音刚落,牛奶就洒了一地。
优质父母不会这么做,他们会换种说法:“让牛奶待在瓶子里。”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把倾斜的牛奶瓶抓正了,牛奶一滴也没有洒出来。
语言能激发观念和图像,正面管教正是运用了这一点,通过“直接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说话方式上。
75条法则,真的条条都大有作用,恨不得都一股脑分享出来,真的都太实用啦!
育儿之路,说多了都是辛酸泪,老母亲们唯有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少走弯路、少坑娃。
就像本书作者雷斯切尔说得那样:如果你刚成为父/母、即将成为父/母,或者,你已经有过一次当父/母的经历了,《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就是为你准备的。当然,本书同样也是为祖父母、老师和监护人准备的。它适用于任何在生活中要与孩子相处的人。
最后想说:妈妈带大的孩子跟奶奶/外婆带大的就是不一样?不不不,这是条伪命题无疑了。事实上,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妈妈才能带出不一样的孩子。
关键是怎么带,而不是谁带。
因为常常有朋友私信问我哪里可以购买某本书,所以这里附上可以直接购买的二维码,直接扫描就可以下单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