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0b752061d140b896.jpg)
“有”与“无”
“有”与“无”,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的——合概念与正概念。
有、无——哲学定义:
有:能够感知;无:不能感知。
“有”与“无”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最早由老子提出。“有”,指具体存在的事物,亦称实有;“无”,指无形无象的虚无。
老子说:“有无相生。”——他认为,“有”与“无”是相对而生,“有”与“无”是相对的。“无”中生“有”,“有”与“无”是可以转化的,“有”可以转化成“无”,“无”也可以转化成“有”。
例如:《老子》中就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限制),有生于无(无限制)”的论断。只是,由于表达得过于简略,而令人容易产生误解。
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的过程。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因为:没有即“无”,人们去追求,逐渐由“无”到“有”。
一旦拥有了,觉得这些会永远都是自己的。可没有想到,突发变故,瞬间失去了,又由“有”变成“无”。
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变数,我们该如何来面对呢?
有时候,“有”不一定就是好事,“无”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对于“有”与“无”——儒家无咎,佛家无漏,道家无为。
儒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咎。意思就是:不后悔。亦即:人生无悔。
当一个人步入暮年,回望自己的过去,能够淡然自如,内心平和,即是欢喜事。
人生一世,如果能够做到:无怨无悔。这,实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佛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漏。意思就是:人生中,没有漏洞。
若让自己的修行,没有漏洞,实在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也因为难,方才是——佛家的最高境界!
所谓的——功能抵过,那也是俗世中的“自欺欺人”罢了。
道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即无违也。意思就是:不要违背规律(规律即道)和良心。
我们如果一切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能顺应天道规律而为,遵从良知道德而行,那便是达到了圣人的标准。
如果能做到一半,都实在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了。
这个“无为”——切不可望文生义,简单的理解为:对于一切事物,无所作为,任其自由发展——这样的话,那其实就是“无知无畏”了。
大道本相通,儒释道三家,到最后,都殊途同归了——这个同源,便是“无”。也就是:“没有”比“有”更重要。
确实,纵观我们人的一生,“无灾、无难、无病”,是不是比“有钱、有官、有富贵”更重要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所以,我们不必总是纠结于“有”,而忽略了那个最重要的“无”。
有时候,“无”,往往显得:更加珍贵、更有价值、更充满希望、也更快乐。
如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病无灾,无痛无患,无忧无怨,无尘无垢,这,一定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生在世,不就是在追求这些“无”吗?
所以,舍得舍得,舍去那些不该有的,才能得到该得的。
如果能丢掉:“有”带来的“贪嗔痴慢疑”与“怨恨恼怒烦”,那么,这不比“有”更显得有价值和意义吗?
人的一生,前半生是学习如何得到,后半生应该学习如何舍掉!
要有好的人生,就要辩证地理解和把握:“有”与“无”,并学会在“有”与“无”中寻找平衡。
人生,有“有”也有“无”。无论是“有”还是“无”,都要认真地对待。
“无”的时候,我们不要悲观失望,要追寻新的路,新的目标,不断奋进,努力进取,让“无”变“有”。
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更要对自己的当下,“有”知足。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有”,才不会让“有”变成“无”。
总之,不要因为处在不好的状况中,就焦虑万分;也不要因为处在拥有的状态中,就随意挥霍。
(读书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5d46ec77951ec20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