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为了告别的停留
来访者:
父母分别发生在硕士答辩和博一下学期离世,我不知道有没有直接的影响,可是我这三年确实像变了一个人,从不积极主动,所有的事情强逼着自己去做,很多时候哪怕迫在眉睫了,都逼不动。博士论文方向定了之后,综述一直拖着,拖到实验结束也没写多少。加上疫情在家待了大半年,我几乎都是独自待在房间,仅有的联系是每天跟男友的几通电话。
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懒惰的人,但确实所有的事情都在拖延。拖无可拖,写论文更是这样。别的同学都毕业了,我其实很难过,觉得自己像个废物,行动迟缓,连投简历面试这种事情都需要逼自己。周围所有人都对我很失望,骂不动,我太讨厌这样的自己了。
曾经有过逃离世界的念头,但只是那一阵子吧,最近没有了。可事实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一败涂地,我不甘心堕落下去,又找不到改变的方法。感觉自己没有明天了,却还像阿Q一样劝慰自己。其实内心很不开心,也很不安稳,想逃离,却越陷越深。
跟导师商量八月毕业的时候才说了父母的事。我以为自己能改变了,终于说出口了,可是这两个月我还是进度迟缓。我不知道再要怎么去跟导师讲这样的状态,再也找不到借口了。讲出这件事并没有催化我的进度,我依旧像一潭死寂的池水。请问我该怎么改变?
李松蔚老师:
每个导师都听过见过更复杂的情况,你这才哪到哪呢?只要你还平平安安地待在学校里,跟他还有联系,他就阿弥陀佛了。
其实,放在人生尺度上看,迟毕业还是早毕业、哪年开始工作,一年两年都可以忽略不计。哪怕你真的退学呢,也不过是损失了三年。人生那么长,三年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告别人生的一个阶段,迈入下一个阶段?
这件事急不得,你只能顺着自己真实的心意来。很多人像你一样,会在迈入下一个阶段之前徘徊。那也只能先徘徊了,等自己准备好。
所以我不会催你写论文,写得慢一点就慢一点吧。比起这个,趁着还没毕业的时间,重新思考一下你对未来的恐惧、迷茫、犹豫,要有意义得多。你反复提到过世的父母,我不确定跟你的状态有没有联系,但你可以试着用一下他们:
请你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拿出十分钟,对着父母的照片在心里做一段对话,告诉他们你为什么不想迈入下一个阶段。也许是“没有你们我害怕,我不想一个人往前走”,也许是“我还在生气你们抛下我”,甚至可以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只想停在现阶段”。
请你想象一下父母的回应。每天进行一段这样的对话,十分钟就够了。
最后,无论对话给你带来了什么,都要保持现在的进度,慢慢写论文。不能比之前更快。
这样坚持一个星期,回信反馈你的状态。
反馈:
回信后两周,未收到任何反馈。
复盘:
干预失败了吗?我并不这么想——现在说未免像事后诸葛亮,但我当时就想到过,提问者也许是打算在有更大进展之后,再告诉我。
之所以这样猜,是因为从她的来信中感受到她的过度承担。拖延的理由有很多种,最让人心疼的一种,大概就是“我必须完全做好一件事,才敢向人交代”。他们不是因为不负责,而是过于尽责了。假如这位提问者看到我的回复,真的可以随随便便置之不理,她就不会有拖延的困扰了。
不用催,不用施加更多压力,我倒希望她更放松一些。干预的目标本来就不是什么时候交论文、交反馈,而是让她相信早一点晚一点都可以,不必因为自己的状态进一步自责。有一天她会看到,走不动是因为负担了太多。希望她可以从想象对话的仪式中放下一些心结,安心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