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周文王姬昌被殷纣王囚禁三年释放归国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是人才不足的缘故。文王就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寻找这位能帮他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卦象显示这位奇人在渭水之滨,于是周文王便借着打猎的名义前往渭河一带寻找这位奇人。
周文王到达渭河北岸的时候,果然发现有一位拿着没放鱼饵的鱼钩,在离水三尺高的地方垂钓的奇人,周文王便上前试探到:“早已听闻先君说,‘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圣人说的就是先生您吧?先君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只是迟迟无缘相见,今天我终于得见先生,还请先生助我兴周。”
姜太公为了考验周文王的诚意,他提了一个条件:“辅助您可以,不过要您亲自为我拉车才行。”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一看有门,连忙答应道:“没问题,没问题,只要先生您答应助我就好!”
第二天,周文王便拉着车前来请姜太公上车。待到姜太公上车后,周文王先是拉着太公朝西边走了301步,就突然头晕目眩跌倒在地,等到他爬起来之后,姜太公才说道:“错了,错了,方向错了!”
周文王一看怎么往西跑了呢?他连忙拉着姜太公又往东走了507步,才体力不支,瘫倒在地上。
姜太公一看周文王再也没有力气前行,他就说道:“西伯侯啊,你一共走了808步,这就是周朝要存在808年的天数!”
这个故事就是“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典故,在《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版本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
不过故事终究是故事,哪怕讲得再浪漫,它也还是后人总结西周灭亡的原因时,提出的一种神化后的版本,其用意无非就是说明:“周朝的灭亡是一种天数,非人力所致。”
但西周共传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东周共传25王,历经515年,两者加起来也不过790年,仅凭这一点天数之说就站不住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周朝的衰弱呢?为何从春秋时期开始,周天子就大权旁落,一步步丧失了对诸侯的掌控力,沦为了吉祥物?
一、西周的覆灭,断掉了周天子的政治根基,由诸侯们拥立建立起来的东周先天上就受制于诸侯们,这注定周天子无法恢复西周时的权势;
咳咳,言归正传,不过周幽王对于周朝的衰弱,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周幽王继位的时候,周朝虽然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至少天下共主的地位还是稳固的,君王和诸侯之间的矛盾远没有到灭国的地步。结果周幽王先是重用“佞巧善谀好利(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的虢石父来掌管政事,惹得“国人皆怨”。后来周幽王又废掉了正统的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以宠妃褒姒为后。庶子伯服为太子。
如果说民怨在贵族眼里还可以忽视,那周幽王后面的操作可就彻底捅了马蜂窝了。
申后的父亲申侯首先不服:“周幽王你不讲武德!”
毕竟嫡长子继承制可是周朝统治天下三板斧之中宗法制的核心要素,在那个讲究血缘等级的年代里,正妻、嫡长子所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名分,它还以为着财富的继承权、宗族的延续。
换言之,周幽王无故废立王后和太子的行为已经不是家庭纠纷的问题,这已经是涉及到宗族伦理、国家兴衰的大事情了。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天子选老婆可不是出于爱情,“利益”才是王室优先考虑的条件,古人讲究门当户对,要做天子的王后,家世哪怕比不上天子的家族,但也肯定是对周天子统治天下有所帮助的。
拿申侯举例,他的爵位为侯爵,据《孟子·万章》云,周朝的爵位分五等,侯爵属于仅次于天子和公爵的高级爵位:“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而在分封制的标准下,“公侯皆方百里”,也就是说申侯的实际地盘理论上是仅次于天子“千里”的档次。
显然,周天子一开始娶申侯的女儿,就有看重她家族背景的因素,而褒姒的出身和申侯显然没法比,她只是褒国为了避免遭受周幽王兵祸,献出来赎罪用的“童妾所弃女子”,周幽王为了褒姒打破了祖先定律的行为可想而知在当时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力。这件事对王室内部的权力交接,影响最大。
原本那些交好太子姬宜臼的诸侯们,一看自己的政治投资打水漂了,他们怎么高兴得起来呢?申侯的反应最直接,他一怒之下,就联合缯国、西夷犬戎一起去攻打周幽王,想要出一口恶气。
恐怕申侯也没有想到,这一下他用力过猛,犬戎竟然直接就把西周给灭国了……
等到诸侯们反应过来,把敌人赶跑的时候,继位的周平王姬宜臼就尴尬了啊:“基地水晶爆了,国库钱钱没了,手下没军队了,这地狱开局怎么破呢?在线等,挺急的。”
这个问题,别说周平王没法解决,他的铁杆支持者申侯也解决不了,因为诸侯们也不傻啊,他们看到申侯前脚和犬戎勾结灭了周幽王,后脚就跳出来想占便宜,这可能吗?
西周亡了,东周的建立被诸侯们提上了议程,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有周天子坐在那个位置上,天下才能稳定下来。
但诸侯们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他们帮助周天子建国当然都是要分好处的,加上国库都被洗劫了,周朝的财政体系已经崩溃了,周天子哪里还拿得出钱来搞建设?不管周平王乐不乐意,他还是得依靠诸侯们来重建国家。
以前周天子让诸侯们做事情,那叫做“义务”,等到周平王开始,周天子再也没有实力压服诸侯们了,这个时候周天子和诸侯们之间的关系就发生变化了:要让我做事?可以啊,周天子你看我这职位是不是变动一下,我的孩子想封爵,是不是通融一下呢?
您瞧,这就是诸侯们扶持周天子上位之后,周天子面临的尴尬局面,以前他是靠着祖先留下来的基业,号令天下,而现在他是靠着诸侯们上位,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看着这些大诸侯的脸色行事才行。
二、周平王的东迁,进一步缩小了自己的管辖范围,加上秦国在西方的扩张壮大,严重限制了周天子的发展;
在谈及周朝的衰弱原因时,平王东迁一定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当初诸侯们捧起了落难的前任太子姬宜臼(周平王)继承周幽王的职位,才使得东周得以在废墟中重生,新生的东周王朝也因此从一开始就捆绑到了诸侯们的战车上,东周天子此后行事不得不考虑大诸侯们的意见。
用一句话来概括东周的面临的局面就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指的是周天子受制于诸侯们,后天畸形指的就是“平王东迁”这件事。
周朝推行的是两京制,镐京(今陕西西安)和洛邑(今河南洛阳)都是西周的都城,西周时期,围绕着这两座都城方圆千里的土地,是周天子直辖的领地,叫做王畿之地。
在分封制度的影响下,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周天子的影响力真正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也就是这两座都城附近的王畿之地了。除了政治上的意义外,王畿之地还是周朝的经济、文化中心。
王畿之地上推行的土地制度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井田制,在井田制下,农官以900亩田地为一井,其中中间的一百亩是周天子的公田,剩下的八百亩是给附近居民养家的“私田”(农户只有使用权,周朝土地所有权在国家手中),当时以八户居民为单位,他们需要承担在公田上给周天子种植粮食的义务,这笔钱就成了周王室养军队、养大臣、养宫人等等一应开支的主要收入来源。
西周后期的时候,由于诸侯们不听话,他们仗着自己实力强,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开始不缴纳赋税。周天子一看这情况怎么行呢,假如一个人带头不交税,其他诸侯都学他不交税了,那周天子靠什么去管理天下、建设美好社会呢?
于是乎吧,周天子想出了两个办法来挽回“变心”的诸侯们:封赏和武力。
我们把周朝想象成一家公司,诸侯们想象成各个部门,如果部门业绩下降了,那么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呢?封赏就是周天子想出的最简单却并不一定合理的策略。
周天子通过分封的手段给功臣、亲信和支持自己的诸侯们发福利,短时间来看确实可以起到给诸侯们树立“正面”典型的作用,提高周天子的支持率。但这种操作方式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在于周天子一共有方圆两千里的领地,这个数字是固定的,周天子一旦分封出去一块土地,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名下的财产减少了一部分,相应的周天子本人的实力被削弱了一部分。
比如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就多达800个,我们可以想象当西周有限的土地都被早期分封的大诸侯们瓜分干净的时候,周天子又是从何处去取得土地来分封给诸侯们呢?
答案很明显:自己的王畿之地。
对于周天子而言,封赏土地这种手段来培植势力长期来看是弊大于利的,所以周天子实在忍不下的时候,也会采取武力的手段去压服诸侯们。
那些负隅顽抗的诸侯,周天子会派出军队去打服对方,如果对方一看局势不对,立刻缴税称臣的话,周天子为了彰显君王的仁义,便会走走过场,以示宽恕了对方的不敬。
但随着周天子实力的衰弱,动用武力这条策略越来越显得不靠谱,西周后期的周天子如同垂暮的老者,他们对于诸侯们的管控力越来越弱。
当周天子无法有效约束诸侯的时候,天下的局势越来越朝着周天子不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建国之初,周天子分封诸侯是希望他们去开疆扩土,拱卫王室。
但他们没有料到,随着诸侯们实力的增强、周王室势力的衰弱,诸侯之间开疆扩土的方向已经不仅仅是向外扩张,诸侯之间的战争也变得格外残酷,西周时期的八百诸侯,到了春秋初年,只剩下了170多个……
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周天子实力的削弱和诸侯们实力的增强形成了强烈反差,周天子即便有心也无力再去干涉诸侯们。
“武力和封赏”这两种手段,其实在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差不多周天子就只剩下封赏这一种手段还好用,武力,就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
周平王担忧犬戎的袭击,做出的迁都洛邑的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带给他安全感了,他不得不采取避退的方式躲避敌人的威胁。
在周平王东迁之时,他仿佛不解气一般,还将秦襄公一族人分封到了周文化的发祥地岐山、丰水一带,允许其在当地建国,并许诺:“只要秦襄公能够从犬戎手中打下土地,那这些土地就归属秦国所有。”
周天子恐怕想不到,经过百年的发展,他所畏惧的犬戎在秦国面前竟然溃不成军,从秦襄公算起,秦国以岐山以西的土地为起点,到秦穆公的时代,秦国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当时秦国已经获取了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成为了西戎之中的霸主。
秦国、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春秋时期的太精彩了,一个个诸侯国的崛起之路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与他们相比,周天子的行为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诸侯们的领地越来越广,而周天子的领地反倒缩水到只有几百里土地了,此时的周天子当真已经被手下的员工们所超越,原来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只能无奈地打打酱油为生了。
三、“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两支王牌部队的覆灭,使得周天子伤筋动骨,再也无力建立起能约束诸侯们的军队了;
古语云:“天子六师,凡万有五千人。”这句话是说周天子手下有六师,共一万五千人,他们是周王室的常备军,负责驻守京师镐京,所以又被称作“宗周六师”。
除了镐京有宗周六师外,西周的另一个首都洛阳同样也驻扎了一批强大的军事力量:“成周八师”。
“成周八师”的人数在两万人,他们的组建除了保护王室外,还有镇压殷商遗民的目的,因而成周八师又名殷八师。
根据“禹鼎”上的铭文记载,六师和殷八师就是周天子能够统治天下的真正依靠了: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曰:“扑伐噩侯御方,勿遗寿幼!”。
虽然周六师和殷八师对周天子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历史上周六师和殷八师的覆灭都颇为戏剧性:周穆王的父亲周昭王时期,周昭王率六师南征,结果大军在渡河时都落水丧命了;殷八师的覆灭则是由于周幽王率军讨伐申侯,结果不敌申侯、缯国和西夷犬戎的联军,在骊山下被击败杀死了。
当时军队的组建是一件耗费颇多的事情,光是每年消耗的粮草、武器和盔甲在当时的生产力情况下就是个天文数字,以西周全盛时期的实力,尚且只能供养14师,周平王望着自己的小窝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真有心无力!
总结
周朝建国虽名义上声称有八百年,但实际上周天子真正有话语权的时期,只有西周中前期,到了东周时,受制于诸侯们的周天子早已丧失了对诸侯们的威慑力。
加上诸侯实力增强、周天子财政崩溃、东周被困在了诸侯国的夹缝之间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周王朝无法通过改革的手段主动扩大自己的势力,周朝便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下度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直到最后秦朝兼并天下、统一六国,完成了数代周天子都无法完成的理想。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