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向往,我和同事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其中最期待的是陈静静博士的演讲,在她的演讲中最吸引我的是静静博士提到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创设真实的情境。
静静博士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小学数学“鸡兔同笼”的课堂上,老师说“假设兔抬起两只脚......”孩子很不解“为什么兔要抬起两只脚?”我们下面的教师哄堂大笑。显然,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情境,不能让学生相信,自然组织教学时就会又些困难。静静博士还分享了PISA数学素养框架模型。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点反思数学课上,教师应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根据个人、社会、职业、科学等几个维度设计教学情境。先设计好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自然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发地交流、陈述,再设计问题解决策略,把问题数学化。然后通过推理和论证,最后才使用符号化的、正式的和技术性的语言并验算。
我不禁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该日如何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呢?
一、故事化情境
小学中低年级段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可以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二、生活化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 计算 ,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三、问题化情境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 发展 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几点粗浅的想法,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罗塘校区
钱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