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168517/5ac5100b2bffe7f6.jpg)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听说过“分离焦虑”这个词。分离焦虑是指孩子在婴幼儿期因与父母或主要抚养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和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但是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身为父母的我们身上,还有我们父母的身上多多少少会有分离焦虑。这种父母身上的“分离焦虑”才是真正的亲子关系的“杀手”。
如果你感到诧异,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身边是不是有父母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他自己就是做不好!”
“没办法,就得我来帮忙。”
“哎,他就是离不开我。”
……
“分离焦虑式”父母我们并不陌生,他们大多是操心操力型父母,事事帮孩子操办好。小到衣食起居,大到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他们似乎每时每刻都无法放下心来让孩子独立成长,原因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的“孩子不行,孩子就是离不开我”。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每个孩子自身都具备独自生存的潜能。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培养良好习惯和人格,为孩子独立成长做好准备。
那些成年后无法真正独立生存的孩子大多是被“分离焦虑”的父母剥夺了学习的能力和独立的机会。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巨婴”。
父母的分离焦虑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孩子的分离焦虑来自于婴幼儿时期缺乏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婴儿通过焦虑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也是婴儿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父母的分离焦虑也是如此。很多早年有过分离创伤,或者有过被抛弃感觉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也会有分离焦虑,他们会害怕自己被孩子抛弃,所以他们经常会有意识甚至无意识地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甚至给孩子制造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又无法解决时,他们就会出现提供帮助。这让潜意识中的他们感觉孩子是离不开自己的,这样自己也不会再被抛弃。自己是安全的。
分离焦虑式的父母宁可把孩子拴在岸边,与孩子“相濡以沫”,也不愿把孩子放回大海里,与孩子“相忘于江湖”。这种情况其实在家庭中的老人身上体现更为明显。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68517/ad9d775fe157d445.jpg)
隔代育儿时,几乎每个父母都会诧异于为何大多数长辈都在无节制地宠爱孩子。从心理根源上来说,老人是社会群体的弱者,他们在经历了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空巢”期后,已经经历过一次较大的分离焦虑,所以在面对第三代孩子时,他们更害怕被抛弃,所以他们会主动去讨好和满足孩子,以此凸显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价值。
“我是有用的,他才不会离开我。”
几乎每个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来源于家庭。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孩子是否还能健康成长,取决于父母和家庭。有些孩子的问题根源就在父母,但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成人习惯于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他就是不努力啊!”
“说什么对他都没有用”
“我对他已经失望透顶了。”
所以在处理亲子关系前,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关系存不存在问题,只有这些关系处理好,才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前提。
大多数人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出现的问题,很少人会关注父母的心理成长。有些父母只是生理年龄上的父母,心理年龄上也许还是个孩子,每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的心理成长,只有自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要去学习,要去做出改变,才能真正改善我们自己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
网友评论